Page 19 - 宁波水文化 2024年第4期(总第55期)
P. 19
四季讲堂·水事
四季讲堂·水事
Ning Bo Water Culture
Ning Bo Water Culture
日益成为航行的威胁(韩曾萃等 货物海运到绍兴府,走的是海— 南船的“钱物”,然后由招宝山
著《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 江—河串连之路,即由海上在招 下放洋入“后海”(即今杭州湾)
杭州湾的适航性自公元 5 世纪后 宝山下入甬江,经明州城外三江 以达临安的方案。
便难以逆转地趋于劣化;而且涌 口入姚江到余姚,再转驳“湖船” 这个方案,居然改燕肃的“易
潮带来的北冲南淤效应,还使得 到绍兴,它说明余姚当年是水水 舟而浮‘运河’达于杭”为“易
杭州湾南岸沿线的海港自西陵(萧 转运的中心。文中的“本县”指 舟而浮‘海道’达于杭”!而从
山)、杭坞(即龛山)、白洋(绍 的正是余姚。“自定海至临安海 北宋燕肃指出整个杭州湾不适合
兴)、马渚(余姚)、周巷(慈溪), 道中间,砂碛不通南船”云云, 航运以来的一个世纪中,没有证
渐次淤塞。 也证实了北宋燕肃的“惟泛余姚 据表明杭州湾航运条件有了改善。
南宋初年的一份官方档案, 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杭越”(燕 湖船固然比南船更能对付后海的
被认为是当时仍然并存着浙东运 肃撰《海潮论》,载南宋宝庆《四 “沙潬”,但对付杭州湾涌浪的
河与后海沿岸两条航线的证据。 明志》卷四)的说法。“明州自 能力,应该远远弱于惯于海上航
绍兴二年(1132)四月二日, 来有般剥客旅货物湖船甚多”, 行的南船。这个方案,恐怕是不
绍兴府言:“闽、广、温、台二 正说明当年绍兴以东的浙东运河 谙南地的北方达官拍脑袋的结果。
年以来,海运粮斛钱物前来绍兴 段已极为繁荣的情形。“般剥”, 因此,这个方案究竟是否实
府,并系至余姚县出卸,腾剥、 即“腾剥、般运”,用现代汉语写, 施过、持续时间多长,迄今尚未
般运,而本县常患无船,不能同 就是“腾驳、搬运”。绍兴初年 发现有相关史料以见其后续。
时交卸,往往留滞海船。今既移 之前的“南船”与“湖船”的“腾剥、 浙东运河的全线贯通,使得
跸临安,缘自定海至临安海道中 般运”,当在明州三江口。南宋 后海沿岸各县不必再勉强保有它
间,砂碛不通南船,是致沿海之 定都临安(今杭州)后,京城对 的海港,即使是离后海最近的富
民岁有科调之扰。契勘明州自来 南方钱物的需求量更大,而浙东 阳和钱塘(今杭州)两县,它们
有般剥客旅货物湖船甚多。欲乞 运河的绍兴以西段恐怕一时难以 也不顺钱塘江而进后海。晋末以
专委官一员措置,将闽、广、温、 满足骤然增加的物流,故绍兴府 来的各王朝对宁绍平原的经略,
台等处发到钱物斛斗,并就本州 提出以“湖船”转驳“南船”后, 比起越国依赖各城邑海港实施交
出卸,优立价直,雇募湖船腾剥, 再“由海道直赴临安江下”的方案。 通、物流、策应、联动,更为有
就元押人由海道直赴临安江下。 “湖船”之湖,应是指上虞的夏 效。尽管鄞 两港衰退了,但句
既得少舒绍兴诸县民力,又免海 盖湖,该湖在两宋之际已趋于衰 章港(三江口)作为浙东运河出
船留滞之患,粮斛不致失期。” 退,故可推测“湖船”多为平底船, 海口的重要性却是大大地上升了,
从之。(《宋会要辑稿》食货卷 绍兴府认为湖船比海船更适合走 它因此成为宁绍及半岛地区的区
四三、卷四七) 杭州湾南缘的海道,所以提出在 域性港口,而不再是仅仅服务于
“南船”,指闽广温台诸州 浙东运河扩建或修复贯通前,在 本县的地方性港口。
的海船,是尖底船,这些地方的 明州的大浃江口统一由湖船转驳 (未完待续)
ୡѯඣ໓߄
Ning Bo Water Culture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