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宁波水文化17期
P. 30
季讲堂·城市核心区水面兴衰
Ning Bo Water Culture

蟹灾等问题,圆了一代代宁波人的“治 道最小控制宽度、沿江沿河绿带和建 积越大,水环境容量就越大,纳污能
水梦想”。姚江人工河段建成,局部 筑退让等要求,使得侵占水面现象得 力和自净能力越强;水体的高热容性、
改变了姚江河道走向,也使得中心城 以控制。其次,为保障城市洪涝安全, 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对缓解
区域总体水面率由民国时期的 16.1% 在排水干河系统建设中,开始有意识 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作用;水面能
增加到 1965 年的 16.5%。但这种影 地拓宽河道,增加水面。最后,在城 调节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从
响很短暂,姚江原河道(即湾头段) 市公共空间营造和大型居住区开发中, 而改善城市小气候。
很快局部被堵,并于 2002 年改建为 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土地价值,开始结
日湖公园。 合现有水系和地形条件打造大型景观 宁波中心城区地势平坦,内河水
水面,使得城市内河水面率得到控制 网平时以蓄淡水为主,水流速度缓,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作为国家沿 与稳定。 自净能力弱。近年来,经过城区内河
海城市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工业经 大整治,水体观感有了大幅改善,未
济飞速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 水面减少影响着宁波 来保护好城市水面、水质,对于提高
市建设也开始跳出古城及三江口沿江 宁波水环境容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地带,开始向江东、江北、鄞西平原 内河、湖泊水面具有良好的调蓄 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纵深推进。 功能,可以降低河流洪峰流量,减轻
河道排洪压力,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 此外,水面是景观组织中最富有
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是造成水面 标准。水面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体现区 生气的元素,构成极富吸引力的城市
与河道减少的主要驱动力。早期,由 域防洪、排涝的综合能力。如今,为 空间,恰如诗之余韵抑或画之留白。
于水域保护意识不足,再加上缺乏河 了解决内涝问题,宁波市加大了管道 滨水空间在景观、亲水性方面的优势,
道规划控制,城乡填河现象十分普遍。 排水系统投入,并修建了大量沿江、 使其成为树立城市形象、提升环境品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拓展,为了便于城 沿海强排泵站,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日 质、展示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市交通组织、降低项目建设难度和提 趋完善。然而,每年夏天宁波都会不
高用地利用效率,大量水面被填没。 同程度地受到台汛影响,造成道路积 历史上的宁波“因水而生、因水
原本河网纵横的农田区域,在土地平 水、管道堵塞等问题。2013 年“菲特” 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荣”。从城
整、房屋建造、居住小区开发、市政 台风重创宁波,造成城区道路、小区 市结构和时空形态看,宁波是江南水
交通系统建设中变为规则的地块,河 及低洼地段大范围积水,部分道路交 乡和港口城市的完美结合。从城市文
道被填埋、挤占、改线,河道长度锐减, 通受阻,居民出行受到影响。同样, 脉内涵和主要成分看,宁波是独特水
水面率快速下降,河道线形呈几何化、 2015 年台风“杜鹃”使全市范围内 系条件孕育的农业文明和商贸文明结
主干化趋势。 积水内涝严重。自然水面的调蓄能力 晶。对于宁波来说,水是资源,是活
是与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力,是历史,是财富,是文化品位和
从建成区面积来看,中心城区基 条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相适应 文化底蕴的象征。因为依水,今日宁
本上于 2005 年前后完全城市化。对 的,大量的水面被填没,势必会对调 波留存有大量的古代堰、碶、闸、渠、
应时段的水面数据也变化显著,2005 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仅通 塘等水利文物,古镇、老街、名桥、
年较 1965 年,建成区面积增长了约 过后期的工程措施,无法从根本上完 历史建筑等运河时代遗迹,以及治水、
3 倍,而内河长度缩减了 77%。 全解决城市汛期水情。因此,如何规划、 赋水、名人轶事等各类水文化遗产十
利用好现有水面,并引导其有机生长, 分丰富。
进入新世纪以来,前一轮城市建 使之充分发挥效用,是当务之急。
设中的水面破坏问题及影响逐渐暴露, 城市水面被大量填没的背后,不
城市水面的重要性开始受到重视,水 理论上,城市水体越多,水面面 仅是对水系及滨水空间价值的漠视,
面快速减少态势得到遏制。首先从城 更是使城市历史遗存和城市文脉有可
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河网水系专 能随之灰飞烟灭。
项规划方面,强化了对水域蓝线、河

28 Ning Bo Water Culture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