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宁波水文化17期
P. 15
时代前沿·报告
Ning Bo Water Culture

规划水面率没有与规划编制分区 域。 着力推进治污攻坚,以普及五水设施
(尤其是控规编制单元)相对应,控 ——河道形态几何化、驳岸硬质 为工作重点,治水工作取得了新的阶
制指标不能确保城市水域面积的有效 段性成效,内河水网水质观感上已有
保护。另外,在控制水面率的同时也 化、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整体状况 较大改善,但从市控以上断面水质监
应控制水网密度,避免一些小河道的 亟待提高 测数据来看,水质类别提升并不明显,
消失。 内河水网水质仍不容乐观,生活、生
纵观宁波城市污水系统的近百年 产等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改善速度无
夏秋常遭受台风和热带风暴的侵 建设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阶段→从 法达到公众期望。
袭。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宁波 合流制到以分流制为主的初具规模阶
市区共遭受台风及热带风暴影响 33 段→从分散排入水体到污水处理厂集 河道形态几何化、河岸硬质化
次, 其 中 影 响 较 大 的 6 次, 尤 其 是 中处理阶段→从城市向乡镇、农村覆 快速城市化阶段的河网整治工程,
2013 年“菲特”台风和 2015 年“杜 盖的全面普及阶段。 往往采取裁弯取直的做法,使得“水
鹃”台风带来的强降雨,造成了巨大 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鱼翔
经济损失。 宁波城区排水管道的建设始于 浅底”之情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
1922 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 是寸草不生的“整洁”工程。河道裁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阶段城市 成区排水管道建设已初具规模,排水 弯取直,丢失了河道的自然形态特征。
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快速发展, 管道总长约为 329.7km,排水体制为 河道裁弯取直、直线化的倾向至今一
宁波中心城区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 合流制。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结合世
界银行城建环保贷款工程,按规划建

发生了很大变化。 设了一批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管道及 直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 心 城 区 用 地 规 模 从 1986 泵站,使得城市排水系统基本形成网 为方便行洪排涝,河道整治往往
络,排水体制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
年 不 足 100km2 发 展 到 2013 年 度,并建成了城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 采取固化河岸的做法,破坏了河流天
335km2, 在 城 市 用 地 规 模 快 速 扩 张 2000 年 至 2014 年 间, 随 着 宁 波 国 然的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
的同时,原本密集的平原内河水网势 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按照“扩 保护意识的提升,新建河岸已基本采
必遭受侵占。目前,内河水网侵占的 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 用自然生态型驳岸,但乡镇及农村区
情况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特点:一是在 品位”的方针,开展以基础设施和生 域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城镇建设、工业开发中,为了便于项 态环境为重点的建设,通过一系列污
目建设和提高用地效率,将整个区块 水主干管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 硬质护岸、水泥衬底切断水、土、
内的小河道全部填占;二是个体违法 区域才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 生物间的生态过程。光滑的护岸使水
侵占水域事件时有发生。个体企业、 处理系统。2014 年至今,宁波市根 生植被无法生长,鱼类等生物无处产
农村居民在厂房、住宅新建扩建中, 据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 卵;水泥的衬底阻隔了地下水的补给
由于土地有限,就近任意填占河网水 通道,生态系统具备的自净能力被削
弱。

Ning Bo Water Culture 1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