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宁波水文化17期
P. 17
时代前沿·报告
Ning Bo Water Culture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相 展和土地开发利用中,很少考虑滞(蓄) 识别性和地域特色。文化是城市的灵
对薄弱 洪水、雨水贮留、雨水回收利用等设 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
施建设,使城市雨洪失去天然调蓄场 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
宁波城市排水设施与城市快速发 所,导致归槽洪量增加,江河水位抬高, 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与之
展相比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 加大了城市防洪压力和排水难度。 相呼应。水文化则是滨水城市的特色
执行标准偏低,城市排水能力不足。 和资源,现代滨水城市的建设应保护
宁波市区一般道路排水标准为“一年 (4)“ 近 水 而 不 亲 水”、“ 景 和挖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创造
一 遇 ”, 立 交 及 重 要 道 路 标 准 为“2 观贫困化”,如何塑造高品质的滨水 与时俱进的现代水文化,为构建滨水
年一遇”或“5 年一遇”,这个标准 空间 城市的特色和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不能应对高强度降雨。二是城市缺少
“蓄洪滞涝”“强排”等应急防涝排 ——滨河公共空间可达性、连续 然而,在实际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水设施。宁波市区雨水主要依靠自流 性、亲水性差,局部段沿河两侧用地 滨水区规划设计往往忽略了原有的肌
排入城区内河,而城市内河需要候潮 混杂,公共配套缺失 理组织模式和文脉的延续,使历史文
外排,易受外江高水位顶托。三是城 化与现代文化在滨水区设计中断裂,
市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缺陷, 水在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 导致原有的人文历史景观风貌逐步消
影响排水效率。四是城市排水设施维 要性降低导致人水关系疏远,水作为 失;许多滨河老镇老村风貌破旧,缺
护管理能力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设施 城乡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还没有进入 乏有效的整治提升;新建滨河项目往
功能发挥及排水效率。 决策者的视野。护堤拉大了人与水的 往容易形成模式化、批量化,造成滨
距离,阻隔了城市居民的亲水活动。 水空间建设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文化
土地利用的洪涝风险管理比较薄 市民无法方便到达水边。市民对于重 特色;部分运河遗迹保护失当 。
弱 要的甬江、姚江、奉化江、东钱湖、
月湖等大江大湖感知较深。而对于河 (6)城市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洪、涝既是自然灾害,也受人类 网、水网结构缺乏认知。内河水网因 如何谋划构建未来的宁波水城关系
活动的影响。目前,宁波市在城市规划、 为沿河居住区和工厂等建筑退让不足,
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普遍 或者桥梁阻断沿河慢行通道,亦或沿 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随着社会
缺乏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估与论证, 河滨水空间区域缺少可进入的通道, 经济的发展,水系在城市中渐渐失去
洪水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城市化发 使得沿河区域的可达性、亲水性、连 了原有的功能,其最为显著的交通运
续性差。 输、灌溉等功能相继被弱化甚至消失,
在保障城市行洪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滨河区景观贫困化,形式同 则更强调水系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
质化,特色和识别性不明显,局部段 强调滨水空间的整治与活力恢复,从
形象不佳 而实现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生存生
产到生活休闲的转变。但是,当前对
有河无景,等于无河。虽然河流 水系的价值认识及其利用方式仍缺乏
众多,但没有有效而美观的亲水设施, 系统研究和全局观念。未来,应该将
放弃了河岸的使用功能,人对水无法 水系作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轴带,并在
产生亲密的感情。有景无观,等于无景。 规划当中处理好水系与城市用地之间
有些河段,虽两岸种植有花草树木, 的关系,在重视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
但是预留空间狭窄,没有观景角度。 础上,注重滨水生态廊道、文化景观
使人不能直接看到水面,有水等于无 廊道打造,以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
水。

(5) 水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挖 掘 利
用力度不够,如何保护与继承优秀水
文化

水系空间的历史传承断裂,缺乏

Ning Bo Water Culture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