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宁波水文化 2024年第4期(总第55期)
P. 35
连载·命脉
Ning Bo Water Culture
Ning Bo Water Culture
沿岸开始出现地势低平的带状平 水而下,一个来回,你就能看清 州人全凭沿江地带的天然堤来抵
原,它将沿着长江两岸一直绵延 荆江的全貌了。而我在这条危险 挡洪水。这些天然堤,原为洪水
到长江三角洲,这也就是中国三 的河流上,不知来来回回走过多 泛滥时的悬浮物质在河道两侧逐
大平原之一,其北界为淮阳丘陵 少回了。 渐沉积而形成,后经人工填土垒
和黄淮平原,南界为江南丘陵以 说到荆江这古老的名字,无 砌,成了一半天成一半人工的最
及浙闽丘陵,地势低平,海拔大 疑与一个古老的地名有关,荆州。 原始的堤防。 —这不是猜测,
多在 50 米上下。从人称“三峡之 这是一片值得你久久凝望的辽阔 而是有历史证据的,据勘探,古
末、荆江之首”的宜昌枝江开始, 土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荆楚大 荆江大堤上有厚达 10 米左右的人
北岸为江汉平原,南岸为洞庭湖 地。这大地上有长江中游最古老 工填土,也就是说,为了抵挡洪
平原,又合称两湖平原,接着是 的城池之一,荆州古城,又名江 水,人类在天然河堤之上又加高
鄱阳湖平原,这三大平原组成了 陵,地处荆江北岸、江汉平原西部, 了 10 米。没到过荆江的人,不知
长江中游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 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 道荆江洪水一旦涨起来有多恐怖,
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 南通湘粤,很久以来便有“七省 这加高了 10 米的天然堤还根本抵
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 通衢”之称。追溯历史,其前身 挡不了洪水,还得靠人类筑起真
间的长江三角洲,整个平原纵贯 为楚国国都 —郢,从春秋战国 正的堤防。
长江中下游流域一直到出海口, 到五代十国,先后有 34 代帝王在 要了解长江洪水史,荆江,
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总 此建都。一看,这里就是一个兵 荆州,是最关键的地方,荆州是
面积 20 余万平方公里。这是中国 家必争之地。争什么,土地、粮食、 要塞,荆江是要害。
最肥沃的土地,也是水网交织、 要塞、水陆交通, —这些战争 自古以来,荆州人只能“藉
人口密集的鱼米之乡。 必备的资源,荆州几乎占全了, 堤为防”“恃堤为命”。那么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所谓 也难怪刘备那个仁义君子借了荆 陵城最早的人工堤防又始于何
荆江,指的是宜昌枝江到我故乡 州就不想还了,谁又能够割舍这 时?一个历史人物浮出了水面,
岳阳城陵矶的这一段长江干流,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黑油油的土地 桓温。此公为东晋永和年间的荆
全长不过三百六十公里,又大致 啊。 州刺史,就是在他治理下,江陵
分成两段,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 但要想守住荆州也不容易, 人在此筑起了一道环绕江陵城的
以下则称下荆江。荆江河道呈西 除了兵马铠甲,还得有抵御洪水 荆江大堤 —金堤,这是荆江防
北至东南 —偏南流向。在唐宋 的堤防。 洪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北魏郦道
时,这条江多称蜀江,也有的干 这个地方,一切看上去都那 元《水经注》卷三十四之《江水篇》
脆就叫岷江。这种历史变迁,常 么美妙,偏偏地势十分低洼,每 中记得很清楚:“江陵城地东南
常让后世把不同的事物混淆一团。 年入汛之后,这一片大地和一座 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
而以实证的方式去实地考察,或 古城便直面荆江洪水的威胁。除 温令陈遵监造。”历史是客观的,
是最逼近真相的一种方式。最好 了兵马铠甲,还得有抵御洪水的 也是模糊的,这一记载有很多疑
的方式还是坐船,逆水而行,顺 堤防。在人工堤防出现之前,荆 点,很多争议,但此后凡述及江
ୡѯඣ໓߄
Ning Bo Water Culture
Ning Bo Water Culture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