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宁波水文化17期
P. 56
与文化·水榭与水景
Ning Bo Water Culture

水榭的由来 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有些规模较大的 的“芙蓉榭”。以水为中心的园林围
水 榭 最 早 期 是 由 传 统 建 筑 —— 甚至人工开凿水体引入园中,此时水 绕水所设置的形形色色的园林建筑形
“榭”派生而成。榭是建在高台上的 对于园林的不可或缺性逐渐被表现出 式:亭、舫、轩、间、水阁等,都可
敞屋,属高台建筑。古代的台和榭是 来,这也成为了文人园林的萌芽,而 以认为是从台榭到水榭的园林建筑一
一组不可分割的群体。故有:“台有 后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发展。隋唐时期, 步步发展变体的成果。
屋曰榭”,再如《尔雅》称:“无室 由于文人诗意的介入,水榭与园林更
曰榭”又“观四方而高曰台,有木曰榭”。 加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建筑、 水榭的风格和布置形式
台往往依附于水边兴建,有台榭必然 水体、山岳、植物疏落有致,合理布局。 水榭的建筑风格有古典和现代两
有池沼,源自古人对水的崇拜。从第 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写道:“所 大类型。所谓古典型,其代表基本是
一个皇家园林雏形周文王的“灵沼” 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 皇家园林、江浙园林和岭南园林。他
开始,就形成了有水必有台和有台必 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虽 们受当时的建筑材料限制,均以木石
有水的传统,从而体现了至高无上的 有台池,无粟不能守也,乃作池东粟廪” 构筑,形式简单、轻巧,却多种多样,
皇权。为了能在台上观景,人们在台 (粟廪即水榭)。可见当时文人乐山 在屋顶形式上表现为歇山式或庑殿式
上修筑华屋,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好水的天性以及艺术修养对水榭建筑 等。江浙一带的私家园林屋顶形式较
建筑形式即“榭”,因此常被称为“台 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宋代 为活跃,屋角檐口多采用反翘出戗式
榭”。在武帝之后,随着经济发展, 随着私家花园的盛起,理水手法被更 样,使屋檐两端升起较大,形成展翅
多地使用,水榭则成为了文人玩水观 欲飞的趋势。现代型则指现代建造的
鱼,乘凉赋诗的好去处,几乎成了水 榭,以水榭居多,即临水而建,体型
边必备的建筑。明朝,文人志士无心 较为扁而平,并与一或二层平台组合
仕途,他们喜爱和向往自然山水,将 伸向水面,设休息椅凳或美人靠,以
艺术融入花园设计当中,是古典园林 便供人们倚水观景,十分惬意。现代
发展的巅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型的水榭平台布局力求多变,一方面
我们现代所能看到的园林水榭,也多 是考虑到游人量大,活动方式多样,
是在明清时期建造的,如苏州拙政园 另一方面则是应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

54 Ning Bo Water Culture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