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斗勇越津渡 - 红色记忆 - 宁波水文化网


斗智斗勇越津渡

发布日期:2024-01-08 10:21:01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文/陈万丰
《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指出:“用船渡河是最古老的一种过河方式。渡有官渡、民渡、义渡之分,交通要道的民渡是以操渡为业,称为私渡,过渡要收费。义渡是由城镇举办,或由慈善团体举办,也有个人出资兴办的。”姚江全长105公里,河床平坦,蜿蜒曲折,流速缓慢。余姚三江口以下江面宽100-150米,水深5米左右,是潮汐河段,旱天时咸潮抵达丈亭,涨潮时,逢暴雨则积涝成灾。“明清至民国时期,境内渡口时兴时废,最多时在余姚境内达37处。(《余姚市志》)”
2022年秋冬,笔者在帮助海曙区望春街道徐家漕股份经济合作社编写徐家漕村村志时,发现了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加入革命队伍的沃根才。1945年6月,沃根才寻找三五支队加入新四军浙东纵队,九、十月份,他随部队北撤。这北撤的路线通常都是从四明山出发,过姚江,经三北渡过杭州湾的。那么,沃根才所在的这支部队是在哪个渡口过姚江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在2023年春节,查阅了十多本红色读物。这个渡口节点不只是沃根才或者他所在队伍的行军路线,且在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形成和巩固中的一个值得寻访和深思的课题。姚江,这条横陈四明大地姚江平原的母亲河,当年在敌我争夺中,我军民一次次智勇双全化危为安,个中出生入死的情节、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记取。为此,我初步整理了一些史料,让大家深入研究。
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编著的《解放战争时期宁波地区革命史料第一卷隐蔽坚持》中指出:“新四军浙东纵队和浙东地区党政干部1.5万人北撤。”对于这次北撤和姚江两岸的渡口,以前有诸多专著和回忆录中都有所提及。例如:
1、《中共余姚党史大事记》载:“1941年12月下旬,蔡群帆率‘五支四大’新四中,以‘三支二队’名义,渡姚江到姚南山区活动两个月,后因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扰,被迫撤回三北。”“1942年10月,由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率司政机关、四支队及教导队经游源,渡姚江,挺近四明山区,控制了姚南、慈南一部分地区。”“1943年4月30日,为了争取国民党30师88团团长田岫山合作抗日,中共浙东区司令部令五支队主动攻击闸口等日伪据点,掩护田部渡江,安全进入四明山区。”“1945年2月26日。驻横河的伪中警团第一纵队第三营第七连,在连长杨XX率领下脱离伪军,反正抗日。在渡姚江后与民兵自卫队员发生误会,跑散了一部分,其余全部抵达梁弄。”“1945年8月17日,浙纵三支队从上虞丰惠赶往三北参加大反攻,于17日夜,途经余姚城数里的罗家渡过姚江。”“1945年11月1日,后方医院全体伤病员和工作人员从医院所在地晓岭出发,经陆埠、三七市、鸣鹤场、观海卫,到古窑浦上船渡海去苏北。”(注:这条通道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不仅是后方医院撤离三北去,还是浙东纵队从三北到四明山,可能也是这条通道,但姚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1948年5月15日。由储贵彬率领上海南汇大团自卫队及由张凡率领的上海浦东解放总队共290人,根据中共上海局的决定,横渡杭州湾开赴浙东四明山,以加强浙东的武装力量。15日下午,在余上党组织的接应下顺利地在临山区上塘乡十六户湾登陆。”“11月16日,慈南(陆埠)区警卫大队配合主力袭击车厩渡驻敌。”“12月27日,沿江武工队在罗家渡将出来抢粮的云楼乡乡长周盖枝捕获,经县办事处审讯后枪决,沿江人民对此莫不称快。”
2、《陆埠风云》载:“1941年5月,日军一路烧、杀、抢,占领了陆埠、车厩、大隐等姚江各渡口。”“1948年,浦东部队南渡杭州湾,上了四明山。”“1948年11月中旬,慈溪县保警队在车厩渡对岸垒起碉堡,对我形成威胁。11月16日,陈布衣政委率五支三大队来到慈南,鄞西区长林山要求拔除碉堡,夺回姚江控制权。12月6日,我区警卫队配合主力部队,由林山和文化教员杨孟勇率领,车厩游击小组做向导,从两侧渡过姚江。......后,敌人将据点撤去。”“1949年5月7日上午,鄞慈县四区武工队在河姆渡山上伏击了乘轮船逃往宁波的敌军,毙敌5名。”
3、《钱江晚报》2021年7月10日:“1942年5月,日军发起浙赣战役,驻宁绍地区的不少国民党游杂部队先后投降日军。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华中局做出了浙东应迅速取得四明山和会稽山为主要阵地的指示。10月10日,部队渡过姚江进入四明山地区。”
4、《宁波抗日战争史》“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载:“1942年10月8日,谭启龙与何克希、张文碧等率部正准备渡姚江挺进四明山。”“10月10日晚,部队按原计划向四明山进军,经蜀山与丈亭之间渡姚江后,于11日进入四明山区,当晚在姚南的十五岙宿营。”
1944年2月,浙东区党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率第三支队、教导大队从四明转移到三北,增强了在三北地区对日伪斗争的军事力量。2月14日,谭启龙与何克希、张文碧等率司政机关和三支队、教导大队等经石塘渡姚江转到三北地区。       
5、杨根石《沁园春.为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而作》:浦东渡海南航,相公殿初锋杀恶狼。继横舟河姆,挺进梁弄。……    注:1942年春,蔡群帆同志率领小分队横渡河姆,到达慈南山区,继而挺进到梁弄,建立了“三南”游击根据地。
6、《浙东抗日烽火》“大事记”载:“1942年10月10日,何克希、张文碧率司政机关、四支队和教导队,从游源出发,渡过姚江,进入四明山区,控制了姚南、慈南的部分地区。” 
7、1943年10月16日,我党领导的在定海、镇海、江南与鄞东一带坚持抗日斗争的“定象保安总队第一支队第五大队”和部分公开活动的党员干部,粉碎了国民党定海县长企图消灭这支部队的阴谋,在钱铭岐、陈子方带领下,渡海经三北抵达梁弄,与主力会师。
8、《鄞县抗日武装—人民抗日斗争文集》载:“1944年初,龙嘘乡自卫队游击小组和交通联络站,在姚江边架起了沟通四明与三北地区桥梁,保护了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南来北往的安全。”“日伪占领鄞县之后,在主要乡村集镇、水路交通要道,建筑碉堡,设立据点、哨卡,盘查过往行人。......派巡逻艇在姚江、甬江、奉化江巡逻,控制水上交通。”“1944年春,中共鄞慈县委、县办恢复、成立,同时成立了县、区、乡联络站。鄞慈县古林开辟龙嘘等乡新区,在龙嘘乡姚江南岸唐家漕等村建立了联络站。”“包定章的公开职业山口渡渡工,为岐阳乡和姚江北岸半浦乡两岸人民往来服务。从1943年建立联络站后,他用渡船接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民抗日武装指战员、民运干部、交通员和无数物资,保证安全渡江到达目的地。”
9、《中共慈溪党史大事记》载:“1944年3月22日夜,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和龙山自卫队第一中队进攻庄桥宋清云据点,消灭其一部,其余放弃据点,退出庄桥,逃过姚江,窜往鄞西。”“9月25日,日军10余名、伪军30余名到丈亭区祝家渡过江到竹江,江中抢粮。慈姚一中攻进祝家渡,袭击从江中抢粮返回的日伪军,毙日伪军10余名,夺回民谷五大船发还群众。”“1947年5月15日,重建的四明武装三支二大四中,在中共上海局帮助浙东工作的顾德欢和四明工委书记陈布衣率领下,于18日晚渡过姚江,挺进三北地区。”“1947年7月1日,驻骆驼桥的慈溪保警队前来拦击浦东游击部队,因姚江渡口已被封锁,浦东部队大部分人员只得留下武器,于3日后重返浦东。中共淞沪工委书记张凡和部队人员由慈镇县武工队护送到达四明山。”“1949年1月,护送总东一部送过姚江到达四明山。”
10、林植之:“北撤回忆”载:“1945年9月27日,中共鄞县县委书记朱光在鄞江桥镇召开了全县党政干部和部分地方部队负责人会议。县委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的中共党员,要带头报名参加,欢迎党外同志也一起参加北撤,地方各级武装全部参加北撤。次日上午就列队向樟村方向前进,他们从鄞江桥到建岙,又从建岙到樟村,转移到鄞慈边界山区。林大章“与陈爱中同志在一起的日子”载:向原来指定的余姚陆埠镇去集中。次日清晨3时,我们赶上了队伍,稍休息一下,就同大家一起向慈溪浒山行军,走向海边的新浦沿村。(林植之等三人因抗币购买粮食,在樟村、密岩突击,待完成任务后,与挑夫兼向导一起,跟上部队。”王圣章“关于鄞慈地区革命斗争情况的回忆”载:“9月28日,全部撤出鄞县,到慈南陆家埠宿营。”      
11、黄明:“陆埠血案和浙东留守处”载:“10月22日,朱洪山送我们到车厩航船埠头去宁波。26日上午,继续与陈沛(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前进指挥官)的参谋长谈判。对方认为“从哪里来仍由哪里去”,意思是三五支队是从海上三北登陆的,这次仍由三北出海。最后商定11月1日,从晓岭出发,经陆埠、三北市、鸣鹤场、观海卫,在古窑浦上船出海。
12、顾德欢:“关于上海会议和浙东工委”载:“四明山开展武装斗争,开始是草茅庵建军。从分散、隐蔽、坚持到公开发动游击战争。草茅庵建军是5月15日,部队集中有四五十人,马上到三北地区活动。我和朱晋康一起去的,渡过姚江,汇合了三北的赵士炘、沈宏康。” 
13、《鄞州革命史迹集》“唐家漕俘虏敌战旧址”载:“唐家漕(今属望江村)东北、西北位置的姚江上有三个渡口,姚江对面的慈东地区(今属江北区)与三北抗日根据地相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林区委深入群众,在这些渡口设立联络站,保证了四明地委机关领导、浙东游击纵队的安全渡江。……这里地处城郊,北临姚江,旧时是鄞、慈、镇三县的交汇地带,东距宁波市区约两公里。
14、《四明足迹》载:“1947年3月,陈爱中率金声、包纯和、庄阿根等10多个武功队员渡过姚江,与慈镇县特派员赵士炘研究,双方合作,于11日夜袭击了国民党窖湖乡公所。5月,四明主力武装重建,在四明工委领导下开展扩军筹粮筹款,主力渡姚江,出击三北,一个月后回师四明。”
15、《宁波革命史资料新编》“配合大军,解放宁波”载:“1949年5月中旬,四明工委书记陈布衣率五支队移驻姚南沿江区夏巷渡,此处背靠四明山,有回旋余地,易于截击逃敌和与大军会师。”“当二十二军渡过曹娥江向余姚进击时,四明工委书记兼五支队政委陈布衣率部在慈南沿江夏巷渡迎候。”
16、《四名轻骑队》“我们的民运队”载:“车厩乡是慈南的前哨,濒临姚江,隔江就驻有伪军宋庆云部,形势较山区复杂和严峻。”“担架队,昼夜绕过敌人的封锁线,趁黑夜险渡姚江,安全地到达三北根据地后方医院。”“大部分主力与领导机关则北渡姚江,在三北敌后打击敌伪,以战养战,养精蓄锐,以得再战。”“黄昏,风雨渐止,何克希司令员、谭启龙政委、张文碧主任带领3支队、教导大队和包括我们部分政工队员在内的近千名指战员,离开石塘,向北转进,来到了姚江半浦渡口。”“30日。何司令、王支队长带了少数部队和我们3名政工队员,离开四明山区,车厩由祝家渡秘密地北渡姚江,再会三北。”“不久就随一支部队起程渡过姚江,到了慈西的翁岩村部队司令部驻地。”“3支队于1944年2月15日,突破姚江封锁线,进入三北地区,开展反敌伪斗争。”
17、《四明魂》“方友为侦查敌情牺牲”载:“四明山武装建立后,为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马上下山,北渡姚江,奔赴三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以扩大解放战争的影响。”“余文光接送上海党员、工人上四明山”载:“在接送第四批时,余把进山的路线改乘姚江轮船,从大道头上船,大隐下船上岸进山,直接到中共浙东临委芝林联络站。”
18、《岁月记忆》鲍纯甫“坚持四明解放斗争的回忆”载:“部队回四明要过姚江,当时只有李碶渡这个小渡口敌人还没有封锁,就决定从这里过渡。谁知在去李碶渡时走错了路,幸亏碰到一个在车水的农民,经他指点,才找到渡口。过渡时,天快亮了,过渡后,我们先到鄞西潘岙站休息。”
19、《古今高桥》大西坝载:“大西坝北枕姚江,与裘市隔江相望,直通慈城。大西坝建有蓝公渡,渡口两岸各备一只渡船与一个艄公,凡南来北往之客,须在此摆渡。”
20、《岐阳村志》载:义渡庵,原名永济庵,里人公建,延僧主持,以司义渡。庵在姚江渡口边 ,此渡是鄞县、奉化通往慈城的要津。古代半浦叫鹳浦,鹳浦渡是千年古渡,慈城为慈溪县时,曾是慈溪县重要渡口。每逢半浦集市日,往来过渡客人络绎不绝。
21、《四明足迹》“陈书茳冒险送电台”载:“陈书茳和马立祥赶快提起藤箱和网篮下了船,渡过姚江。沿着江塘和田塍小路,绕过裘市村,经林家向费市方向前进。”“陈书茳和马立祥在费市雇了一只脚划船,经洋墅渡姚江,安全到家。” 
22、2023年1月上旬,笔者两次赴海曙区高桥镇民乐村的宁波居家博物园,访问园主翁林芳先生。翁的老家原在涨晚(音安)桥,民国时期这地方隶属月塘乡(现为高桥镇江南村)北距姚江1.5公里。其过世的父亲翁富华和邻居钱全友、钱信根在世时常讲过,一年秋冬,夜深人静,寒露袭人。只听到涨晚桥边一块放置不平的过桥石板一直发出人走过去“咯咯”的声音,又听到在喊“老乡、老乡”的一个小当兵。这个小当兵因为小便掉队迷路,错走到桥边的另一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齐家边,兜兜转转,找不到部队心慌意乱。翁富华见状,马上陪他过涨晚桥,经石路头、施家漕到小西坝的姚江渡口,终于跟上正在乘渡船秘密过江的新四军。过去回忆这个故事的前辈虽然相继离世,但翁林芳始终记在心头。由此可见,小西坝有渡口,且经过新四军北撤的一支部队。
  2023年1月18日,笔者带着姚江渡口的几个问题,请教了原岐阳乡党委书记后任高桥镇人大主席的虞善来同志。他是岐阳岐山头人,主编过《望春风雷》、《古今高桥》和《岐阳村志》等,对高桥、岐阳一带比较了解。他认为,姚江上沟通南北交通的津渡,除正儿八经公开的社会渡口以外有石级码头、上下跳板、救生设备、侯船处、船票,还有一些野渡,即没有正规的渡口设施,如码头、渡船、艄公和航运班次,而是民间因地制宜,自发产生的渡口、是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看来简易、单纯,却急人之急,想人之想,走捷径,取省时,但又充满危险的地方。凭的是艄公的胆识和对江流、潮汐的科学把握。据虞善来粗略估计,从过去高桥到岐阳一带的姚江岸边,曾有三个野渡,分别是一、大朱童浦:从岐山到半浦,这是照顾大隐的人民,肩挑竹木、柴薪去半浦出卖,就近过渡而设立的,力求产销两旺。二、石子道头,今高桥镇望江村。三、洪家塘头,过渡去裘市。渡头边只搁几块石板,供民众上上下下,以求安全靠岸。渡船利用木质农船,掌舵、摇栌的就是附近村落的农民。
那末,让我们再分析当年浙东游击纵队来往姚江的记载。以往常年设置的渡口,在与日伪交战中强渡;也有一些老革命乔装改扮,以普通的百姓过江。如果联系北撤的15000人的队伍,一定是分期分批,有组织有准备,化整为零渡江的,而且白天少,夜晚多,正规渡口与野渡结合,避免与敌人遭遇,彻夜悄悄而行动的。而选择的渡口,都经事先联络安排,由地下党和开明士绅护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梁弄为中心的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姚江作为它的出入交通要道,应与三北革命老区串连,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红色渡口,红色印记随着岁月流逝,不少名存实亡。这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时不我待,合理用好姚江的红色渡口,用心用情,开展喜闻乐见、有声有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姚江北岸已将建成的半浦村至河姆渡的游步道上,南岸的海曙区几个乡村博物馆和大西坝、岐阳村等的古渡边嫁接,例如立标牌、矗雕塑、编画册、搞陈列,发挥“三老”人员作用,道上与点上结合,互动与展示架构,线上线下合计抱团,生动诠释,一展风采。这样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可以从革命传统中寻找智慧,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从红色文化迸发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