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子闸:书写甬城水利文明 - 堰碶库闸 - 宁波水文化网


化子闸:书写甬城水利文明

发布日期:2020-08-03 10:36:37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宁波有一条穿城而过且独流入海的河流——甬江,它汇聚上游近五千平方公里山水,纳吐杭州湾汹涌入城的咸潮。在它的支流姚江水系上,有一座建于宋代的水闸——化子闸,坐落于浙东古运河慈江的末端,紧依千年古城慈城,相邻河姆渡文化遗址,与唐代它山堰隔江相望。这是一座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水闸,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悠久的水利文明。
化子闸于宋代时期称茅砧鍥,又名茅洲鍥,元明时期改称茅洲闸、化纸闸,清光绪七年(1881年) 取名化子闸,别名关潮闸,旧址在慈溪县德门乡,即现在的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
  宋《开庆四明续志》记载,宝祐五年(1257年),时任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的左丞相吴潜,在沟通慈江运河后,修建了化子闸,使姚江之水到达宁波城市北部平原。新闸“凡阔三丈四尺,立五柱分四眼,眼阔七尺六寸,视旧增九尺,臂石二十层。凡费钱四万二千七百一十七贯,米二百一十三石。工始于八月二十七日,毕于十二月五日”。至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 ,水闸基础被冲毁,庆元路总管王元恭嘱海道都漕运官、郡人倪可久,拆移填塞旧闸,置新闸。从史料可知,元代化子闸由于渗漏严重,从拆除重建到复废东迁,经历了两次大的拆移建设。明代,化子闸又进行了多次维修改造,拓宽重建。清代关于化子闸修建记载更加详细。《光绪慈溪县志》《光绪镇海县志》 等对化子闸的修建和捐资募田均有大篇幅的记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拆建重建。如今,化子闸遗址上游约100米的河道上,一座现代化的水闸和泵站横卧慈江,继续发挥着分洪排涝、灌溉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笔者寻访宋元时期化子闸的遗址,至今尚存桥闸天灯柱、楔闸闸槽和清光绪初镌刻的化子闸碑记,记录着化子闸的兴修历史和几百年来宁波城市的沧桑巨变。
    姚江虽是感潮河段,但.上游两千多平方公里流域来水,是优良的淡水资源。在多水季节,咸潮上溯时,江中有许多淡水被咸潮顶托,如果利用好这部分淡水资源,就能解决农业灌溉问题。
   宁波古代的先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自然现象修建了化子闸。潮来启板以纳淡水其入,潮退则下板以止其出,淡水蓄滞其.上,故又称关潮闸。化子闸的建成,使慈溪(现宁波市江北区)、镇海、 鄞县三邑十几万亩瘠薄之田,如久旱逢甘露,保有充足的淡水灌溉,不再受咸潮侵袭之苦。
    慈镇鄞平原“濒江带海”,百姓生活用水极为困难,饮用水主要靠井水和池水,化子闸阻断咸潮,吸淡蓄水,也结束了这一地区民渴于饮的局面,明州城北部也由于有了充足的淡水,城市不断扩大,宁波外滩及宁波商帮也正是在这一区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对于浙东古运河的发展而言,化子闸为古运河镇海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稳定了航道水位,保障了河道水量的供应,尤其是明代拓宽闸孔,减缓水势,增筑纤路,使运河航道更加安全畅通。
 
翻开宁波历史,宋以来历代宁波史志,对化子闸的记载浓墨重彩,让笔者兴奋的是,仅宋以来历代名士对化子闸的专记就有七篇之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足以说明化子闸在当时对宁波城市发展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
   化子闸的建成,使明州北部地区呈现田有灌溉、民有清饮、漕运畅通的局面。元至正元年,海道都漕运万户倪可久,为家乡化子闸两度捐款,亲自督率移建水闸。明代宁波府太守陆阜闻言化子闸损毁,“叹日:此长民者之过也”,当即捐出薪水,“亲自募石工,佣丁夫,伐巨石”,修建水闸。清代宁波帮商人郑国祯、戴质明、陈继彪等对化子闸修建鼎力相助。尤其是五品封衔、镇海邑人陈鉴科三代修闸的故事,感天动地。为修建化子闸,陈鉴科及其孙子廷钰积劳成疾,相继逝世。为纪念因修闸而逝去的父亲和侄儿,其儿子把化纸闸改名为化子闸,并刻碑闸上。一家三代为修闸前赴后继,可歌可泣。清臣宗源瀚在《重修关潮闸记>》中给予极高的评价。
 化子闸深厚的文化积淀,还留下了先人科学治水的范例。化子闸所处位置在宁波北部,属海相沉积平原,土质为第四系海积淤泥质土,建闸困难。元代文献《无名氏重修茅洲楔记》记录了化子闸软土基础处理采用“垦土辟基,杨代布址,深入土而与基平衡”的方法。标,敲击之意;札泛指木桩,在闸址范围击打木桩,深入地基使之受力平衡。这是宁波地区文字记,载最早最明确的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体现了古代宁波劳动人民兴修水利的科学智慧。

   2013年10月,百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菲特”袭击宁波,处于姚江流域的余姚城市大面积受淹。灾后,宁波市迅速展开流域治理。为了给姚江分洪,技术人员提出了将古老的慈江建设成为高速水道的设想。拓宽河道,加高堤岸,设置三级共500立方米每秒的大流量泵站接力分洪,创新了我国城市分洪排水的模式。化子闸泵站成为高速水道上承前启后的第二级分洪闸泵。
   2019年,在化子闸右岸,一座大规模的现代化泵站拔地而起。远远望去,泵站建筑古朴典雅,与邻近的保国寺、灵山寺融为一体。
   走进泵站,宁波市河道管理中心建设的文化长廊展示了化子闸泵的科技创新成果。国内首座超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关键技术的研究、泵站大体积整体底板的后浇带与温控防裂技术、上游侧向前池进水流态的底坡改进技术、智慧闸泵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使化子闸工程在传承优秀水利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文化的内容,让古闸展开新绿,绽放异彩。
    宝祐建闸阻咸蓄淡兴农事,己亥置泵分洪排涝保安澜。承载八百年历史的化子闸,正在为宁波名城名都的建设再立新功。
作者:张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