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堰坝碶塘隘 - 堰碶库闸 - 宁波水文化网


且说堰坝碶塘隘

发布日期:2018-04-11 08:50:59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治水是历代治国安邦的大事。沿海地区雨量丰沛,气候比较温和,但降雨时空分配不均,河流源短流急,水旱风潮等灾害往往频繁、交错发生。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发明创造并因地制宜兴建了形状各异、功能各具的水工设施。水工设施的“拒咸蓄淡、排涝泄洪”等各种本领,为人类生息繁衍、安居乐业发挥了巨大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本文兹对各种常见的水工设施作一介绍,以飨同好。
 
   一、堰
   堰是挡水的堤坝,用来调节河流流量的。通俗点说,就是河里水少了就拦起来,水太多了就让一部分水通过。主要功能是保证通航能力或者引水灌溉。堰或称“拦河堰”,横截河中,用以抬高水位,以便引水灌溉、发电或便利航运。固定堰用混凝土、浆砌块石、干砌块石、木框填石等做成;活动堰用木料或钢材等做成,枯水时期挡水,洪水时期放倒,让水流畅溢。筑在河道或渠道侧岸,用以分泄河渠中多余水量的称为“侧堰”。渠道或水漕中的一种量水设备,称为“量水堰”。堰是一种可以改变水流特性的横越河川的障碍设施。著名的古代堰有四川省灌县的都江堰、陕西省的山河堰等。
   据记载,宁波的堰坝引水工程,最早始于唐代前,那时山区筑堰坝大多小型,主要用以引水灌溉沿溪梯田用。唐代,始兴建较大堰坝。唐元和三年(808),建奉化资国堰(今名龙潭堰),拦县江引水入广平湖,灌溉农田数千顷。唐太和六年(832),刺史于季友发民于州西南,开河渠筑仲夏堰。此后筑堰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名堰,最著名的是唐太和七年(833)鄞县的它山堰。清雍正八年(1730),建鄞县金鸡堰,灌溉农田2万亩。咸丰七年(1857)建广济涵洞,引曹娥江水。民国29年(1940)建奉化畸山堰,拦剡江径流,灌溉农田6000亩。
 
   二、坝
   水坝是指拦截江河渠道水流的挡水建筑物,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坝有很多种,如重力坝、拱坝、土石坝、堆石坝。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也称坝,如丁坝、顺坝和潜坝等。中国三峡大坝、美国胡佛水坝、瑞士大迪克桑斯坝、伊朗克鲁恩河坝等,都是世界的著名大坝。
    宁波市在汉晋时期已有利用泻湖遗址蓄水灌溉农田的记载,唐代更有大规模的蓄、引水工程建设;开拓东钱湖、广德湖,历代多浚河、挖池、建闸、筑堰之举,以蓄水和改善灌溉。建国后大举开展水利建设。1952年,象山丹城镇东谷湖水库动工,库容35万立方米,坝高7.2米,是建国后宁波建的首座水库。此后水库工程由小到大,山山岙岙遍地开花,原有湖泊大多改建水库,成为主要的蓄水设施。
 
   三、堰与坝的区别
    一般而言,堰的规模比坝小,水会在堰的上游累积成水潭,积满后会越过顶部流往下游。坝是挡水的建筑物,坝顶一般不会过流,水从坝里面专门泄洪的地方排出。不过除了土石坝,没有明确要求坝顶不能过流的,通常高坝过流的是溢流坝段。在小型水利工程中,甚至有不设溢洪道直接靠坝顶过流泄洪的工程,这样坝其功能就几乎等同于堰了。
    坝跟堰一般都具拦蓄水的功能,只不过坝相对规模会大一些。堰在内河上是既能蓄水又能排水,是个小型水利工程。既能蓄水又能排水意味着不会太高,不会把河拦断,但会占用行洪断面,雍高上游水位。如都江堰,它巧妙的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内江深而窄,枯水期岷江水大部分可以引入成都平原,外江浅而宽,水灾时可以宣泄大部分洪水。
 
    四、碶(闸)
    碶是用石头砌成的水闸,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发明的水利设施,碶的主要功能可以理解为一个“控制水流的开关”。碶按其工作要求可分内碶和外碶两类。内碶主要功能是蓄淡,遇洪水时可开闸排涝。外碶则多设置在河口,除了蓄淡、排涝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拒咸,抵制潮汐海水倒灌。
    碶是宁波的“特产”,也是宁波沿海和江河交汇处的一道独特景观。老宁波说:阿拉宁波地方,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溪,有溪必有河,有河必入海,入海必通碶。这番话,道出了宁波山、水、河、碶、海间的关系。在宁波海边延绵的海堤上,常常可见到一些被称为碶的建筑,它的一边是河,一边是海,碶就是两者之间的水闸。宁波人对“碶”还情有独钟,不少地名以“碶”为名,如北仑大碶头、新碶头、小门碶头,鄞州五乡碶、石碶,镇海涨鉴碶,城区四眼碶等。有些碶名还寄托了百姓祈祷平安祥和的意愿,如太平碶、海宴碶;有些碶名则体现了人们农耕和丰衣足食的理想,如梅山渡口边的留耕碶、北仑的永丰碶等。此外还有行春碶、灵长碶、群英碶……,都藴含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宁波的碶,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水利设施,也因为它与宁波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历代宁波人的传统美德和祈求平安丰足的意愿,衍生出特有的文化现象。
    而同为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省,此类海边建筑名称只用“闸”,而未见用“碶”。当然,宁波也有叫闸的,如姚江大闸。
 
    五、塘(堤)
    塘,堤岸,堤防,如河塘;海塘。塘河,原指堤岸垒成的河流,后来泛指人工河,其称呼多出现于东部沿海地区。宁波瀕临东海,又为季风频繁活动地带,湿润多雨,境内多河流分布,旧时有“三江六塘河,二湖居其中”的说法。千百年来,四通八达、流淌千年的塘河,记录和延续着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
    宁波河流纵横交错。在鄞东、鄞西有六条主河流,称为塘河。宁波的淡水塘河系统在自唐至清的千年之间逐渐完善的。据《鄞县志》记载,古时甬江、姚江、奉化江和鄞东的前塘河、中塘河、后塘河及鄞西的南塘河、中塘河、西塘河构成的“三江六塘河”,而塘河是内河主干线,城内则有更为复杂的河网系统:单罗城之内就有平桥河、大庙前河、天封塔西河自南向北而行;又有西水门里河、东门街后河、天封塔东河自西向东穿流;另有子城护城河、内护城河、护城河绕城三匝,其他支流港汊不计其数。古人对此曾有“舟楫纵横以利集散,民间运输多赖于此”的描述。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而又漫长。海岸线既是自然运的产物,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修筑海塘和围涂。由于宁波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所以塘线分散,多不相连接。主要海塘有三北海塘、甬江两岸海塘、象山港南北线海塘、大目洋岸线海塘等。
 
   六、隘
    隘,读作ài。隘”在地名中读音为(gà),是地名的宁波地方读音。
   隘本与河流无关,但旧时宁波的“隘”却因曲折的河流而“生”。“隘”本是“狭窄”或“险要的地方”义,但宁波以“隘”为名的村落如邱隘、余隘、柳隘等有不少。宁波绝大多数地处平原,不存在险要,但为什么有的地方也叫“隘”呢?《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解释说:鄞州东部一带河网密布,村庄多建在河边,有的沿河设街,形成狭窄之势。村庄之间看似相近,但河流环绕阻隔,非桥不过,犹如关隘,故而地名中多用“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