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宁波内河交通略述 - 经典水工 - 宁波水文化网


旧时宁波内河交通略述

发布日期:2024-06-07 09:15:13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宁波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有三江六塘河,水网密布,内河交通发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宁波铁路刚刚开建,公路尚不健全,内外交通全靠内河,从城内通向东西南北各乡,起始埠头主要有:濠河、新河、江东三眼桥、西门外、江北岸三宝桥等五处航船埠头。
一、濠河埠头
濠河通宁波西南乡,船只通过车坝可分别抵达奉化、余姚、甬江三江流域之鄞县、奉化、余姚、慈溪、镇海等地。奉化的西坞、大桥、江口、萧王庙等地,鄞县的西南乡船只,也都以濠河埠头为终点。奉化县的竹、木、柴、炭、豆、麦、笋、蔬果类,新昌、嵊县的烟叶、青桐油、白术、麦、豆,义乌县的黄糖等山货,都辗转运至宁波售销,客商往返其间、川流不息。所以濠河往来船只频繁,行驶的货船、航船,首尾相接。每到下午四五点钟,客货云集,十分热闹。因为埠头生意兴隆,附近一带涌现了土产零售、报关运输、烟叶行、杂粮行、纸烟店、南北货栈、吃食店、旅馆等,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再加上灵桥路菜市场附近的旧货摊、米摊、布摊,其热闹情形,与当时的东大路(现中山东路开明街至东门口一段)、江厦街的繁华景象不相上下。
据抗战胜利后不久统计,以濠河埠头为终点的航运线路,分别来自或抵达的埠头有:西坞、萧王庙、江口、大桥、方桥、断门桥、鄞江桥、建岙、横涨桥、栎社、石碶、徐虞耷、黄古林、走马塘张园、吴公、石凉桥、林家耷、陈窑垄、姜鉴桥、石奶桥、百凉桥、戴家、俞家、同桥头、鲁头等近30个,来往航船63艘。其中以鄞江桥埠头规模最大,日夜各6班,萧王庙埠头居其次,拥有航船8艘。萧王庙、鄞江桥等地的航船,每天在晨间两地对开,于下午四五点钟到达,班期循单双规定轮流行驶,利用风力张帆或拉纤,速度较快,故称快船。林家耷等地航船,清晨开船,午前可到达濠河,于当日午后开回原地。
二、新河埠头
东南乡客货来宁波,均以新河埠头为终点。抗战初起,沪甬海航交通被日军封锁,当时上海轮船只能直驶象山县石浦,客货亦在此起卸,沪甬旅客亦随之绕道石浦。由石浦走陆路可抵横溪,即可与新河航船线路衔接。所以那时沪甬间货物运输,在石浦与横溪之间的道路上,客商络绎于途,新河埠头大量吞吐货物,俨然成为一个畸形的小商港,航船成了重要运输工具。宁波沦陷以后,日军开放沪甬直航线路,客货不再绕道石浦,于是繁荣的新河埠头顿时冷落。但依旧是深入宁海等内地土产输送的小动脉,客货抵达数量仍尚可观。白杜航船转运新昌晒干的烟叶及黄豆,横溪航船载来宁海柏油、台州黄糖(回程装棉花棉纱),韩岭市(指集市)航船则将本地自产的烟叶、柴炭运出。厂号(旧时前店后厂称厂号)采办食谷,均由邱隘、横泾、四维乡而来,其他如牲畜、肉食,供应城区市民食用。
以新河埠头为目的地的埠头分别有:白杜、横溪、甲村、陈岐、蔡朗桥、大桥头、乐斜、徐东埭、陈鉴桥、云龙碶、姚家浦、雅应、干屯庙、三桥、韩岭市、观音庄、莫枝堰、屯岙、陶公山、大堰头、郭家池、上水、下水等20多个。其中白杜、横溪、甲村、云龙碶、大堰头等埠头都有倒撑,所谓倒撑,即由宁波开出航船的称谓。
三、江东三眼桥埠头
东乡来宁波的船只,均以三眼桥埠头为最终目的地。宁波历来信佛者众,每逢天童、育王、灵峰、茅洋诸名山大寺之香火期,善男信女,前往朝山礼佛者络绎不绝。每届此时,加开班数,以容纳乘客,情形之热闹和香客之拥挤,极一时之盛。附近商号小贩,趁机抓住赚钱机会。沪甬恢复直航以后,外埠各货均由海轮进镇海口沿甬江直达甬江北岸。平时各乡驶往宁波的船只,不比新河埠头少,但载运之货则有很大不同。东乡所产的米谷品质优良,早晚谷收割后,届时均有大量米谷由乡装运抵埠,还有草纸、芋艿、番茄及菜蔬等每日均有相当数量抵达。
以江东三眼桥埠头为目的地的航船埠头分别有:东吴、小白、宝幢、五乡碶、邱隘、小港、东江碶、长山桥、高钱、樟树桥、下渡岙、上万龄、下葛岭、丁家山、上王、下王、钟家沙、下邱、庙前周、姜隘、滕树园、姜家垄、俞家、梅墟、潭头河、老庙跟、江桥头、方桥、石山弄、大涵山等。
四、西门外航船埠头
西乡各地开来船只,皆以西门埠头为第一目的地,柴、粪、灰船等,由西门、南门水道进入城区,停靠各处河埠。西乡因水利不及东南乡,再加上西乡接壤四明山区,战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展,日伪怕受攻击,严厉控制内河交通,设卡阻断来自西乡的航船,所以船只行驶较少。但是,凤岙市所产之笋、柴,产量极丰富,每年春冬笋季旺盛时,还是有客商通过航船转运销售宁波、上海。抗战胜利后,西乡船只恢复行走,情况开始好转。西乡山下庄一带墓地集中,每逢清明,市民多乘航船前往,一年一度的人流潮盛极一时。
行驶西乡的埠头分别有:半路庵、姚家渡、高桥、施家漕、石塘、河尽埠头、西陆、童家渡、十三洞桥、横街头、凤岙市、大西坝、山下庄、集士港等
五、江北岸三宝桥航船埠头
行驶北乡各处船只,均以三宝桥埠头为起迄点。战时,澥浦埠头因生油生意,摇身变成繁华之地。生油多产于青岛及其周边区域,因战争导致上海航运受阻,生油均在澥浦起卸(部分通过甬江运输),由澥浦运来的生油在江北岸三宝桥埠头起卸。客商利用大帆船,在崇明岛拿生油调换棉花,当时一斤花可调换三斤油,获利很厚,所以从此业者众多。澥浦油行林立、生意鼎盛。抗战胜利后,青岛上海间海陆交通恢复,生油直运上海,澥浦各油行受其影响,生意一落千丈,因此停歇。
驶往江北岸三宝桥埠头的其他船埠分别有:河头市、陈家、骆驼桥、澥浦、贵驷桥、谷渡寺、沙河头、湾塘、五里牌、迎驷桥、樟树等。其中贵驷桥、骆驼桥、河头寺有倒撑。
宁波内河交通盛极一时,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兴起,逐步被公路、铁路所替代,完成了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