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驳岸和水生植物在城市水景中的应用 - 经典水工 - 宁波水文化网


生态驳岸和水生植物在城市水景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04-07 11:11:25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让水景观彰显自然蕴含文化
 
漫谈生态驳岸和水生植物在城市水景中的应用
 
 
沈朝东  胡坚杰
   
 
在城市新区发展和旧城改造中,往往通过保留建城区内已有的河道、湖泊构成的水系来建设滨水绿带,从而形成和保持城市的自然、历史和景观特色。建城区中的滨水绿带及水体,形成了水陆相依、空间开阔、贯穿城区、联系城郊的景观和生态走廊,对优化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具有突出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城市公园中,园林水体能赋予公园灵动的空间和丰富的生境景观,而成为为公园布局、构景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中的水系,己成为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但是,在许多城市中的滨水绿带和园林水体中,常见的是水体边缘整齐的钢筋混凝土岸线和坚固的叠石驳岸,驳岸后是以陆生生境为
主体的滨水绿带及湖畔绿化和公园水面上星星点点的荷花、睡莲,很少看到驳岸下水体边缘有机盎然的沿岸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构成的自然野趣的绿化景观,更鲜有水草飘荡、游鱼可见的城市河道。这样,只是向人们展示了不尽自然的河流湖泊景观,而使城市中的水系缺失了完整的生态构成和健全的水体生态功能。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常常会比较片面地认为城市中的水系保护、整治,重要的是岸线的稳定安全,是满足抗洪涝的工程功能并口以陆
生境为主的滨水绿带建设,及其在较宏观的城市开发空间景观尺度方面的功能,而没有更系统全面地认识城市水系中,水体本身的生物群落的培养和生态功能的保护,自然水系中水陆边缘的生态、景观的连续性,在城市水系整治保护和园林水景营造中的重要意以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不全面的或者是片面地对城市水景的保护整治中,往往忽略生态重建而注重工程性能的岸线,这样做的后果渐显诸多弊端。 包括人为割断了水陆之间原有的水文联系,工程完成后的水系防洪涝功能受到影响;硬质的工程驳岸,割断了水体、陆地之间在景观和生态上的自然有机的联系,破坏了具有生态功能的水陆交汇地带的生态系统边际效应;水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得不到有效恢复和合理培育,水体自净功能和牛态稳定性差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规划、生态园林和生态工程等不断的强化,为我们改变以往在城市水系整治中的规划和岸线构筑的模式,进行全面有效的城市水系保护整治和生态恢复,营造出了更好的舆论环境。因此,我们认为在当下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探讨生态驳岸、沿岸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重建等方面的内蓉,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多种思路很有必要。
    一、在城市河道、湖泊的整治保护和园林水体的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体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生长环境。
生态驳岸,有许多形式,其共同的的特征是模仿自然河岸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同时具有符合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强度。生态驳岸可充分保持河岸与河滨水体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更重要的是,生态驳岸的多孔性和丰富的形式,使岸栖生物具有了适宜的栖息条件。从而为人工营造岸边水体中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进而培育较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在城市河道、湖泊整治保护和园林水体构建中,生态驳岸应结合  具体环境。笔者认为,在园林水体和城区河湖的水湾内,由于水位落差少和流速较缓 ,可采用自然岸线和生物有机材料生态驳岸为主,既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更能保持河岸的自然形态和有利于岸栖植物的生长。而在城区河道干流和开阔的湖泊岸边,应以工程材料生态驳岸为主,同时尽量控制其岸顶标高,最好是在符合工程最低要求条件下,避免挖低岸边水下河床,而保护具有活性淤泥的河床。在水闸、堤坝等水利工程设施和桥梁附近,则宜采用硬质工程驳岸。
总之,驳岸的类型选择和施工,既要满足水体岸线的稳定、强度要求,又要尽量减少驳岸对水陆生态关系的破坏,为岸栖生物群落的生长恢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二、以生态驳岸形成的岸栖生物栖息环境为基础,通过不同种类组成结构合理、丰富稳定的滨水绿带和岸边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培育,恢复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生境、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连续过渡,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景观和健全生态功能的城市水系、园林水体的滨水地带。
    典型的自然滨水地带的植物群落序列,基于岸边至河床、湖底是连续降低的缓坡地形,形成了从由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组成的陆生生境植物群落,过渡到岸边水体中的浅沼湿地的湿生挺水植物群落,再随着水渐深而变为浮叶、沉水植物群落,直至深水区的漂浮植物群落。但是,城市水系和园林水体的滨水地带比自然水系更具有多样的地形和相应的岸线形式,以及复杂的水文、水质环境,滨水地带亦往往不具备发育上述完整的植物群落序列的条件。植物群落的形成是滨水地带生物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恢复和培育的基础,为构建生态适应、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必须根据不同滨水地带的环境,选择适应的植物种类和相应的群落结构形式,形成多样的植物群落构成城市水系、园林水体滨水地带的景观。
    植物群落的重建恢复,需要考虑的滨水地带的环境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岸线以上滨水绿带的地形、地下水位和土壤特性;驳岸的走向(平面线形)、类型及其特性;岸线以下河床的地形;水体水质和流速、水位变化等水文特征;河道水系园林水景不同的航运、景观游憩功能等等。
    在城市水系和园林水体周围,岸线以上的滨水地带,滨水绿带以陆生生境为主,多采用一般的园林配植或造林绿化方式进行绿化建设。但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或河道汛期洪漫区,以及水体中的河洲,则应选择湿地疏林的群落结构,因其适生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滨水低湿地带因其特殊的土壤条件件,绿化以适生的落叶树为主体,配以成片的开花地被植物,可形成滨水地带植被景观中,突出的季相色彩和林木倒影水面的景观效果。在土壤方面,内陆河湖低湿地的土壤与滨海及河口围垦滩涂的低湿地土壤又有差异,后者土壤偏碱性,具石灰性反应,又多瘠薄,仅有少数树木适应生长,而适于芦苇、芦竹、莎草等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滨海河口围垦湿地中不应强求造林,而采用以禾草莎草植物为主,建立湿地高草植被更为可行和有效。
至于河流上游宽阔的沙卵石河漫滩,旱季干燥、汛期水淹且冲刷严重,除尽量保留已有的野生植物外,还应保留河滩的自然形态。在沿岸防洪堤绿化中,可配植耐旱耐涝耐冲刷、固着能力强的植物,如枫杨、五节芒、芒、芦苇、硕苞蔷薇、银叶柳、水杨梅等等。
此外,驳岸的高度、坡度和结构形式,水面的涨落规律,水面下河床的走势及河底淤泥等等岸边环境,都将直接影响岸栖生物的栖居和滨水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这些都应在考虑之列。
   我们大部分城市滨水地带的水体中,生态驳岸基础上的植物群落是适应动态水体的挺水禾草、莎草高草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所以,在城市水系生态恢复中,不应强求典型序列的完整性,而应根据具体区段的水文特性,规划营建适生的植物群落及其生态序列。
另外,城市河道水系还有复杂多样的污染,对于被污染的水体,在水生生物群落重建时,还应注意选择抗污染和对水污染具有净化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目前己知对水污染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的湿生水生植物有茭白、芦苇、香蒲等。由于水系对物种迁移扩散的廊道作用,外来湿生水生生物如水葫芦、大米草、一枝黄花等对水系生态环境的影响己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在水系生物生态系统重建恢复中,应以乡土植物为主,避免盲目采用看似适应性强、生长繁茂且有很强水体净化功能的外来水生植物,也包括福寿螺等其它水生生物类群。
在城市水系和园林水体的整治和生态恢复中,应在广泛应用现代生态学和生态园林的同时,根据特定的区域环境、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和有别于其它地方的风土人情,多作出文化挖掘,使驳岸乃至沿岸设置的各种建筑、园林小品,含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从而让城市更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