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普水电站 - 经典水工 - 宁波水文化网


伊泰普水电站

发布日期:2018-02-28 15:11:27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在广袤千里的南美洲热带丛林里,奔流着一条滚滚大河,那就是巴西南部与阿根廷和巴拉圭接壤处的巴拉那河。巴拉那河是南美第二大河,穿越南美大陆经过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个国家后注入大西洋。
   安第斯山以东的南美诸国,是地球上水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巴拉那河等流量充沛的水系滋养着流域的无数生灵。然而在建电站前,奔流不息的巴拉那河未造福人类,还祸害一方, 让人们望洋兴叹。巴西自上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先后经历了两次电力能源危机。出于深刻的教训和对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预计,巴西政府毅然决定同巴拉圭合作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974年,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签署了《伊泰普协约》,决定创建伊泰普合营公司,共同修建一座大坝,开发作为两国界河的巴拉那河的水利资源。 
    1975年10月,伊泰普水电站破土动工。在施工高潮期间,工地上的建筑大军达3万之众。经过10年奋战,1984年5月,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转,到1991年5 月全部工程完工,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开始发电,耗资183亿美金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终于建成,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人民创造的这一奇迹受到世界的瞩目。自建成以来,伊泰普水电站已在巴西和巴拉圭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伊泰普水电站不仅能满足巴拉圭全部用电需求,而且能供应巴西全国30%以上的用电量,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米纳斯吉拉斯等主要工业区38%的电力来自伊泰普。 

    工程大坝还形成了著名的景观。从巴西著名旅游城市里约热内卢乘飞机向西南飞行约三个半小时,就可看见机翼下方的热带丛林深处,有一个烟波浩淼的巨大湖泊,一道大坝在湖泊的一侧巍峨矗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世纪工程”——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电站雄伟的大坝将巴拉那河拦腰截断,形成深250米、面积达135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29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大坝的西侧是水库的溢洪道,十几道闸门敞开,库水最大能以每秒6.2万立方米的流量倾泻而出,飞卷的波浪高达几十米,形成一道壮丽的人工瀑布,蔚为壮观。从近处看,全长7744米的大坝就像一座钢筋混凝土铸就的长城,在浪花掀起的雾气的笼罩下,显得雄伟壮观。坝高196米,相当于65层楼房的高度。大坝外壁,18个巨型管道——18个发电机组的注水管一字排开,每根管道的直径10.5 米,长142米,每秒注水645立方米。 
    伊泰普水电站是当之无愧的“世纪工程”。水电站18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 1260万千瓦,是当今世界上已建成水电站中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巨无霸。 
    该电站兴建时,曾经做过周密的调查和严谨的科学论证。时任大坝和水电工程土建咨询工程师对伊泰普水电站建设时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有很好的论述。1970至1974年,他们对两国共有的巴拉那河界河河段,进行了广泛的可行性研究,确认了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对这个巨型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进行关键决策时,进行了很好的应用风险分析与管理方法。
工程进展总体是顺利的,然而1982年水库蓄水后还是出了事故。14天内,大坝上游两岸顿成泽国,8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生态环境系统突然变化。野生动物几乎面临灭顶之灾。营救的场面十分感人。伊泰普公司出动大批船只和人员,前往被淹各地营救各种野生动物。人们在船上用网打捞在水中已精疲力竭的各种动物,爬到水面树尖上抱起惊恐万状的猴子和貘。3万头动物因此得以转移、保留,回归自然。 虽然营救是成功的,但也由此可见,建设超级大坝某种意义上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吸取了教训之后的巴西更为重视环保,如今巴拉那河的鱼类,可以沿产卵通道上溯到水坝上游繁殖。大批稀有动物也被精心转移护理,保留了种群。伊泰普公司在水坝沿岸植树2000多万株,建造了200至300米宽的林带,使水库边的绿色和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保护了库区的水体。库区沿线还建起了7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或生物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