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为大变动的钱湖留住乡愁 - 三江犁痕 - 宁波水文化网


不仅仅是为大变动的钱湖留住乡愁

发布日期:2018-12-07 13:51:16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闻名遐迩的东钱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而且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东钱湖这一方水土事关鄞(县)、奉(化)、镇(海)三地水利命脉,故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宁波官方与民间社会的高度关注,由此在这片土地上以及围绕这片土地发生了诸多值得回味与记载的事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流传和思索的文字,特别是近代,以开明士绅与新兴商人为代表的地方社会为治理开发东钱湖,使之造福于宁波人民而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与心血。他们或奔走联络、献计献策,或捐钱捐物、慷慨输将,更有人冒险犯难、上京进谏乃至屡仆屡起——因为东钱湖,多少志士仁人热血沸腾、其间有太多的坎坷、无奈和遗憾,但同样也有诸多的执着,进取或感动,东钱湖寄托了宁波人不尽的希冀和梦想。
   一切似乎转眼即逝,但往事并非如烟,前人的努力与奋斗不仅会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更是我们开拓新事业的精神动力和重要起点。
   事实上,这里的湖水也曾泛起无尽的波澜乃至滔天大浪,从中不仅可以品味历史的沧桑、感受时代的进步,也可以细观地域社会变迁的轨迹及其复杂多元的面相,如人们对东钱湖功能的认识就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尽管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但长期以来,人们谈论东钱湖的话题总离不开“水利”二字,似乎东钱湖唯一的功能就是灌溉农田。民国时期,作为风景名胜的东钱湖开始进入宁波人的视野,甚至有人提出把东钱湖作为宁波人的饮用水源,而就东钱湖治理的话语权来说,长期以来被地方官员所垄断,但近代时期,民间在治理东钱湖上拥有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20世纪40年代末,省、县级政府力主东钱湖建筑蓄水库计划终因地方社会后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淤塞与疏浚,占(湖)地与反占地的矛盾与斗争更是从未间断。特别是清末,由于东钱湖一带人烟稠密,生齿日繁,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豪门大族侵地现象时有发生,社会问题趋于复杂。但随着以公共舆论机关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有效关注,青山绿水的东钱仍基本得以维持。此后,随着金雅妹的出走东钱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留学生,一批新式学校、医院、工厂以及以韩岭民众教育馆、莫枝通俗教育社为代,表的公益性团体在东钱湖一带出现,地方社会开始富有生机和活力,加之本地渔民外海渔业的发达和外出经商人数的大量增加,地域社会的开放与发展不可阻挡。
   历史上,东钱湖对宁波具有多重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湖帮渔民为代表的宁波渔业所孕育的的源远流长的宁波商业传统,以及严密的渔业组织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与团结力及其“航海梯山视若户庭”的开拓进取意识,无疑是后来称雄近代的中国商界的宁波帮得以崛起的重要精神基因。
在东钱湖治理问题上。清朝末年有关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惊动京城。在新式商人的大力支持下,也曾取得逐步的成效。但由于工程的浩大与复杂,特别是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总是难以摆脱“望湖兴叹”的窘境,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强势的国民政府的统治,省、县政府对东钱湖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治理,并在最高当局的首肯与支持下,开始把东钱湖作为风景名胜区来规划与建设,但骤然而至的战争无情地打断了这一进程……旧中国多灾多难可见一斑。
   1949年5月,宁波解放,从此东钱湖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时代。但由于人口的压力,东钱湖的自然属性反而得到强化——诸如水利功能、宁波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最大的绿化基地等等,直至1960年,鄞县连遭旱涝灾害,为解决粮食之急、并因三溪浦水库建成,重废梅湖,成立国营农场。其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农业学大寨”等新中国农业领域的政治运动均在此铺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东钱湖的旅游功能又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围绕其制订的各种旅游规划与召开研讨会议不一而足,直到东钱湖开浚1250周年即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其终于迎来以旅游为核心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高潮的崭新时代。
2001年8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东钱湖地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并成立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特别是在2005年5月2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考察东钱湖后,东钱湖管委会开始着力生“生态型”、“文化型”上下功夫,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由此拉开了21世纪开发建设东钱湖的序幕,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东钱湖不仅在基础设施、功能项目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效,而且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知名度逐渐扩大,“最佳人居地”和“城市后花园”正在形成,如今,历经沧桑的东钱湖已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正朝着创建长三角著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基地,国际性的高端总部经济基地的方向迈进……
   记录历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历史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没有历史何来文化?而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与扬弃的历史过程,真实是历史的第一要义,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石,正是基于这一宗旨,本书在史料文献的搜索整理上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其中对民国时期相关档案与报刊史料的搜集尤勤,力图在掌握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比较真实的反映东钱湖区域发展的历史进程,再现历代特别是近代宁波人开拓东钱湖的历史场景,从多个侧面重现这一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画面,特别是为我们现在呈现的不过是一段段历史的碎片,但正是这似乎并不连贯的历史碎片使我们得以触模东钱湖历史的真实面相,进而也使钱湖文化的区域个性和历史底蕴得以显山露水,初展端倪。
    承古开今,继往开来。现实总是在与过去相区分,相联系中才显现出来。对东钱湖历史的回顾就是对当代东钱湖开发事业原点的追寻。今天,东钱湖作为宁波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迎来了发展崭新时期,此时此刻,进行这种追寻和回顾是有多种价值和意义的。历代沧桑的东钱湖之所以能在人口稠密、人地关系十分紧张的宁绍平原地区一直保全,并造福于当代宁波人民,而没有如时人所担心的大好湖山转瞬间化为乌有,无疑是与历代宁波人的精心呵护和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事实上,一部东钱湖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废湖”与“保湖”斗争的历史。正是众多志士仁人的不懈坚持与有识之士的远见卓识保全了东钱湖,使之千百年来历经风雨而基本上完好如初,从而为当代东钱湖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如今在分享东钱湖发展成果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前人的努力与作为表达敬意,并继承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历史永远是人们现实行动的源头活水,对历史的这种追寻,不仅是对前人的最好纪念,也是展示东钱湖的良好形象、丰富东钱湖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而且可以从中汲取面对现实与未来的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励当代东钱湖人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宏大事业。
 
               摘自《岁月湖山——东钱湖史事编年744——2017》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