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姚江从四明山起步 - 三江犁痕 - 宁波水文化网


百里姚江从四明山起步

发布日期:2018-07-03 14:23:25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万伯春 文
 
宁波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南部为天台山脉的系脉;西南部为天台支脉四明山脉,层峦叠嶂,山峰林立。历史上著名的浙东唐诗 之路,就是出现在钱塘江以南的浙东区域(即现在的肖山、绍兴、宁波、台州)。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到过这里,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大诗人李白 《早望海霞边》中写下了“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的瑰丽诗句, 诗人孟郊在《送萧炼师入四明山》中写四明山的高峰和清泉:“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 ”何等险峻,何等气势!“未会通何处,应连玉女家”,那是诗人皮日休的四明山石窗情结。另一些诗人则径直进入四明山寻仙访道、修身养性,如施肩吾,他在《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中这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读到这样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听到了他当年呼朋唤友的声音。而四明山是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四明山里的汩汩泉水,汇成溪流,穿过无数峻岭,最终分别汇成了甬江的两大干流姚江与奉化江。
姚江,古称舜江,又名余姚江,因流经余姚而得名。在中华大地上,姚江,也许是一条少有人知的河流,但却是一条有着超过七千年历史的河流。
姚江源头位于余姚市大岚镇大岚村夏家岭东北眠岗山,主峰687米。夏家岭居四明山之心,素有“高山台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称。眠岗山东坡有一前一后两个泉眼,无论是天旱地冻,泉水常年经流不息,上方立有一块石碑,刻着“余姚江正源”五个浑厚楷体大字。大岚夏家岭发源的小溪开始时还不叫姚江,而是名叫梁弄溪。大岚原名大兰,因盛产名兰而得名,其后因山高雾大,取名大岚。境内山峻林茂,溪湍谷幽,石奇洞绝情,云绕峰秀,附近有丹山赤水、四窗岩、黑龙潭等风景名胜。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生产、生活,为中华民族创造着远古时代的文明。
大岚自古以来即为道家胜地,山深境佳,历代曾有不少方士仙客托迹于此,与大岚山有着紧密的关系。 据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神仙传》记载,四明山曾是东汉上虞县令刘纲与樊夫人求道成仙之地。刘纲,字伯鸾,江苏下邳人,其夫人樊氏,任上虞县令。相传刘纲会道术,他写的檄文能召唤鬼神,他还潜修道行,世人皆知。宋代的《太平广记》卷六十 《女仙传》也记载有:“樊夫人者,刘纲妻也。纲仕为上虞令,有道术,能檄召鬼神,禁制变化之事,亦潜修密证,人莫能知,为理尚清静简易。而政令宣行,民受其惠,无水旱疫毒騺暴之伤,岁岁大丰。县厅侧先有大皂荚树,纲升树数丈,方能飞举,夫人平坐,冉冉如云气之升,同升天而去。”所以,大岚山又名为昇仙山。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也有记载:“大阑山,汉刘纲樊夫人弃官学道师事白公,道成,飞举于此,故又名昇仙山。其遗履堕地化为卧虎,故又名伏虎山,山顶平广,可以走马。” 这里群山环抱,山林青翠欲滴。水气充足时,云雾缭绕,万亩茶海若隐若现,人入其中,有腾云驾雾之感,宛如进入了人间仙境,怪不得古人常常会在这里寻找求仙得道之路。
 
古代的四明山地区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那么,如果想要从外界走进四明山,或者是想从四明山走出大山,那要翻越多道高峻的山岭,羊额岭就是其中的一座。在羊额岭上,发生过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的故事: 有一个余姚人虞洪,他入山采茗,遇到一个道士,牵着三只青羊(也有说三千青羊)指引虞洪来到一座瀑布山上,说道:“吾是丹丘子。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送给你,祈子他日有瓯蚁之余,不相遗也。”后来他还叫家人进山寻找,终于找到了大茶树,后取名为"瀑布仙茗",意为仙人所赐。于是他给丹丘子立了茶祠祭奠,还将这座山岭命名为羊额。
羊额岭上,有一条古道,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据载,孙氏九世孙孙德玉,曾为崇政殿侍讲,后因伤足,久治不愈,宋宁宗皇帝就特赐拐杖一根,准予告病还乡。他与四明山中的杖锡主寺德云和尚最为知交,因两人相距有八十多里,山道险阻,不便往来,于是两人出资开凿羊额岭,开辟了羊额通道。岭旁岩壁凿有“羊额古道”四字,以彰其事,以名其德。古道全长约五公里,用块石砌成,宽约二米。两边山崖陡峭,竹木参天,鸟雀啁鸣,兰草飘香,涧底流水潺潺,美如琴声。雨天岭上雾气弥漫,人如在云中行走。羊额岭很陡峭,在翻越此岭时,时而紧贴峭壁,时而傍溪依水,路面宽约2米,用块石砌筑,间有卵石铺就。在这条古道上,有“羊额古道”摩崖题记,为民国十七年任余姚县长的苗启平于“庚午秋十月刻”。题记峭壁对面一平地处有凉亭石基遗迹。
从大岚发源的梁弄溪左冲右突,穿过羊额岭,涓涓小溪汇成了一条大瀑布,那就是著名的白水冲。白水冲掩映在白山之中。这座白山有治山、屏风、石层、云根四峰,在石层和云根两峰之间,有一座名叫由道士山,它附近有四十二条涧水汇集而成 。石层峰怪石嶙峋,峭壁悬崖;云根峰苍翠夺目,流泉生辉。两峰之间,一帘飞瀑从五十多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形若白龙飞天,声若沉雷震地,蔚为壮观,这就是白水飞瀑,俗称白水冲。白水冲瀑布银珠飞溅,数里之内雾气腾腾。瀑布的出水处有一岩洞,可容三五人,叫潺湲洞。
唐天宝三年(744),唐玄宗遣使祷祠,因大岚山高路险,特令道士崔街和处士李建将大岚的祠宇观移建到潺涛洞外的刘、樊修道的故居。宋政和六年(1116),宋徽宗下令扩建祠宇观,增建玉皇殿,并书"第九丹山赤水洞天"匾额,悬挂祠内。元代,道士毛永贞来主持祠宇观,见洞下石滩广阔,象平畴畦町,滩上多菖蒲、河车、芝草、苍平耳属等药材,生机盎然,名叫石田。他在瀑布下开荒种地 ,扩建石田山房,还在观旁建清晖亭,作为观赏瀑布之所,可惜如今清辉亭早已毫无踪影。
姚江在大岚发源后,一路向北,到达梁弄。梁弄,秦时属会稽郡,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由于街弄多,遂谐音为“梁弄”。梁弄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五桂楼。五桂楼坐落在梁弄下街洞门弄,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建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建造。黄澄量,清代著名藏书家,字式荃,号石泉,一号石谷,梁弄人。自幼好读书藏书,笃志于学,平素生活勤俭,却不惜重金购置善本古书,所积达1514部,计6万余卷,亦多宋、元、明善本。黄澄量的先祖颇有雅名,南宋时,五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赠 《 送五子还乡 》 诗中有“仙藉桂枝香”之句,而取名“五桂楼”。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围墙东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楼下为三楹统间,前后分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楼上有书橱二十四架,藏有5万多卷古书善本,名画碑贴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块。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二层,实为三层。据传,凡遇战乱,善本多藏于顶上暗阁,暗阁中至今仍保留有“柱百竿”一根,长9.8米,竹竿上记着当时建楼的各种尺寸数据和梁架构件的符号,似现代的建筑图纸。登五桂楼眺望,可一览四明山七十二峰,故五桂楼又名七十二峰草堂。五桂楼有一套比较严格而独特的藏书保管制度,它藏书之丰,在浙东仅次于宁波天一阁,固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五桂楼在1989年被列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梁弄不但历史悠久,在革命史上,也有灿烂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长江以南七大游击根据地之一的区域。四明山里的溪水流经梁弄的横坎头村,这里的山水曾哺育过成千上万的抗日儿女。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针对沪杭甬三角地区抗日斗争的需要,作出增辟战略单位的部署。中共华中局根据这一指示,于1942年派谭启龙到“三北”(慈溪、镇海、余姚三县的北部)主持浙东区党委工作,发展抗日武装,逐步形成以四明山为基地、梁弄为军事指挥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浙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当年7月,先是在慈溪宓家埭成立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统一领导浙东地区的党政军工作。同年10月,区党委进入姚南,1943年8月进驻梁弄镇,梁弄成了浙东延安。
清晨,当红日从四明山间冉冉升起时,嘹亮军号廻响在千山万壑之间,新四军战士们唱着他们自编的“梁弄镇,明亮亮,四明山上升太阳,浙东来了共产党, 一片红光满山岗”,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坐落在梁弄镇横坎头村的“上新屋”, 当年就是浙东行政公署办公的地方,是抗日根据地的最高行政机关,旧址内现在还保存着当年新四军战士绘制的几幅壁画。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当年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这里陈列展出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600多件。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梁弄人民迎来了解放,迎来了开放改革的新生活。人民不会忘记当年抗日儿女浴血奋斗的光辉历史,每次走过至今保存完好的、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时,梁弄人民仍然会为有这一段光荣的历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四明湖是建在余姚梁弄大溪上的一座水库。水库开始建于1958年,大坝建在梁弄溪经过的邱家湾村边。那是一个大跃进的年代,“四明山下筑水库,可比银河下山坞。倾盆大雨不受洪,旱来湖水满田流。”这是一首当年四明湖建水库时的宣传诗,曾激励了无数水库的建设者,“抢晴天,抓阴天,微风细雨当好天,电灯底下当白天,争取一天当两天”,这是当年工地的真实写照。万名民工上阵,一天24小时三班倒;工地红旗招展,决心书、竞赛书、口号、标语到处可见;争速度、求高效,你追我赶,相互鼓劲。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足,水库建设又缺乏经验,水库建设几经曲折,主体工程直到1970年才基本竣工,1976年配套工程竣工,1987年保坝工程竣工。水库建成后,灌溉面积达33.5万亩,其中20万亩农田旱涝保收,四明湖水库成了“致富湖”。如今的四明湖,景色秀丽,碧波荡漾,湖水湖山交相辉映,总库容为1.24亿立方米。四明湖中有八字桥、野猫湾、丁山等5座小山,形成5个湖心岛,好似镶嵌在明镜中的翡翠,更增添了四明湖的魅力。
 
发源于大岚的梁弄溪出四明湖水库后向北流去,汇合源出梁岙山承四十里河水的通明江,那段河流用上了“四明”的字号,称为四明江,一直到了新江口之后的河段才开始冠以“姚江”的大名。这一段姚江折向东北,依次与十八里河和马渚横河汇合,此后经菁江流入余姚城区。姚江水流在余姚城区经分合后,出城曲折向东南,沿途“收编”多条溪流入丈亭汇合慈江,此后向东进入宁波城区,经姚江大闸后到达宁波市区三江口与奉化江汇合成为甬江。姚江从源头至宁波三江口全长107.4公里,流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姚江,从四明山起步,它养育了姚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它是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记忆,也是我们宁波人民的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