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文化成为宁波文化的重要符号 - 乡情水纹 - 宁波水文化网


让水文化成为宁波文化的重要符号

发布日期:2025-03-03 09:34:51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让水文化成为宁波文化的重要符号
文严文武
 
作为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之一,首先对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研究会工作的各级领导、相关单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不管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还是信息文明时代,治水兴水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的总和形成了“水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也是我们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宁波是一座滨海城市,同时也是江南水乡,具有丰富的自然禀赋条件,宁波的肇始、繁荣与发展与“水”密切相关,是拥有八千余年历史的井头山-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大运河的终章,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序曲,自古就是我国东南通江达海的繁华商埠,也是内外文化交融共舞的重要窗口。始建于唐代的它山堰,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盛于宋明的月湖,作为宁波城市的母亲湖,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浙东学术文化;宁波近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有小(2)型以上水库397座、标准海塘566.7公里、五级以上各类堤防630.18公里、规模以上水闸992座、规模以上泵站453座……可以说,宁波的水及水利工程,不仅是哺育明州大地和人民的生命之源,更是承载了宁波历史和城市记忆的文化之脉,这些都为宁波水文化和水文化研究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广阔的天地。
十年前,水文化研究尚未在全国形成广泛热潮,但我们凭借对水利发展的深入了解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视,迈出了富有前瞻性的一步,成立了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在这十年里,研究会深入践行中央新时期治水方略,始终坚持以服务现代水利水务改革发展的大局为中心,以“立足行业、面向公众、服务社会”为要求,以打造“宁波水文化品牌”为目标,深入挖掘水利文脉,积极呈现水文化内涵,努力助推行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与积极反响。
一是丰富了水利工程设计内涵。水利工程设计从一个功能性设施,转变为兼具深厚文化内涵,展现文化底蕴、建筑美感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载体。如作为浙江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之一的姚江大闸,完美融入城市景观,成为一个“地标性”建筑,近年来,又相继建成闸室文化展厅、节水教育展厅、水情教育展廊、水文化展廊等“两厅两廊”,成为一处集节水文化、工程文化、治水文化、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水情教育基地。
二是体现水利工程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期望,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如奉化葛岙水库将大型景观文化公园纳入设计,修复打造湿地河道景观带的同时,结合当地水利文化、诗词文化、旅游文化等特色文化,开辟水利景观区、休闲文化区、古树公园、古村记忆园等区域,赋予了葛岙水库这一水利工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服务作用。
三是创新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宁波的它山堰通过洪潮调控,实现了阻咸、灌溉、泄洪的功能,月湖的水则碑通过直观测量水位,为城外碶闸的启闭提供依据,这些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理念体现了古人治水的智慧。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始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研究的城市之一,通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宁波的智慧水利走在全国前列,相关成果在防汛防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利业务等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宁波水文化研究取得了众多积极的成果,水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水文化的意识深入人心,水文化发展走在了全国先列。当前,在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水文化作为水利工作“软实力”的体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宁波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