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根:一面透视港城的明镜 - 乡情水纹 - 宁波水文化网


沈长根:一面透视港城的明镜

发布日期:2023-11-08 11:00:22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一面透视港城的明镜
                     文  沈长根 
   事有巧合,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同月的28日,《宁波水文化》杂志创刊;本人撰写的长篇通讯《梦 运 河——姚江畅想曲》,差不多同时刊发在宁波日报上,这不三点成一线吗,宁波人叫“三眼对直”,真是有缘。
     而我真正接触《宁波水文化》杂志,则是近5年来的事。那时,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与冰厂跟鸿智文学馆携手合作,组织有关专家、作家、记者等在冰厂跟收看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教授主讲的浙东运河宁波段保护策略讲座直播;接着,40余位宁波作家、艺术家历时三天采风浙东运河。我就此写过散文《从这里出发》,刊发《浙忆库》和《宁波晚报》。活动中,有幸翻阅编排精美,内容翔实的《宁波水文化》杂志,让我爱不释手,从此,成了我必看的读物。
   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但先前对水乡宁波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几条江河湖泊的表象上,对宁波深厚的水文化底蕴了解不多。《宁波水文化》杂志犹如一面透视港城宁波的镜子。翻阅杂志,卷首语后便是琳琅满目的栏目,既有“时代前沿”的新闻、报告、党建、决策、工程等,又有“四明讲堂”“运河文化”“水利遗存”“红色记忆”  等,还有“城市坐标”“三江论谈”“饮水思源”“水和人体”以及“世界之窗”“史海钩沉”和“连载”等,可说应有尽有,让人沉浸于宁波水文化之中,全面地、立体地、历史地、深入地了解水乡宁波,领会宁波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鉴于我家住姚江之畔的青林湾,在阅读杂志和实地考察中,就很自然地更加关注起大运河宁波段的与众不同、独具宁波特色的“河海文化”。
    京杭大运河宁波段充分利用姚江的天然水道与人工塘河水系结合而成,修建了一系列闸、堰、坝、碶、斗门等水利设施,巧妙地把天然河道、湖泊洼地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巨大水网,巧妙地解决了潮汐、水位对航运影响等难题,使之不仅成为了一条水上运输线,更是一项农田水利工程。
     宁波,这个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为中国大运河文明找到了出海口,提供了河海联运、接轨内外贸易的黄金水道与优良港埠,是中国大运河连接世界大通道的南端国门——“东出大洋、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始发地之一,“河海文化”的完美结合之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宁波的母亲河——姚江的乳汁孕育了一批名垂千秋占据中国文化制高点的浙东文化巨匠:汉代高士严子陵、东吴《易经》学家虞翻、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初唐书法家虞世南、南宋名臣孙子秀,明清时代的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等等。
    阅读《宁波水文化》杂志也激起我发扬光大宁波水文化的热情,于是撰写了《从这里出发》《感受母亲河的风情》《城运之河》《文化的光辉——走进水工程 感受水文化》《白溪溯源》等文章,这也算是我深入学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的实际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