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旧时的街道街区 - 乡情水纹 - 宁波水文化网


宁波旧时的街道街区

来源:宁波文史资料汇编 发布日期:2020-11-25 10:58:39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宁波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街区形成较早,且各有特色,在历史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今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改造亦日新月异。很多古老的街区正在消失,近百年来相对凝固的宁波城厢格局必将成为无所寻觅的历史回忆。为保存有关史料起见,我就本人所知,对宁波老街的沿革作点滴记录,以供参阅。
旧时的主要街道
  江厦街地处新江桥到灵桥这一地段,也就是如今风景优美的江厦公园一带。这原是一条比较古老的街段,形成于唐宋时期。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宁波设置明州州治以后,江厦街就成为我国东南著名的商业区和重要的海航枢纽。自唐至清初时期,宁波港的港址主要集中在这一带。宋、明时代宁波与日本、朝鲜、爪哇、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国之间频繁的商船往来,就在江厦街的江边码头停舶和起航。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北到河北、山东;南到福建、广东,远近许多地方的物产都在宁波江厦码头集散。所以,曾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的俗谚,反映宁波江厦街的繁华景况。
  本世纪40年代以前,江厦街分为三个街段,即糖行街、钱行街和半边街,统称江厦街。自新江桥堍(按:原新江桥址南堍在如今的“影都”附近)至大道头(如今江厦桥附近)这一段为糖行街;自大道头至水弄口这一段为钱行街,又称双街;从水弄口到老浮桥(即旧东津桥,今灵桥)为半边街。糖行街上有许多大小糖行,因而得名;钱行街上设有很多钱庄,是从前宁波金融业的大本营;半边街则有众多鱼行,每当渔汛季节,江边桅樯林立,鱼商客户,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江厦街当年的街面不宽,当时没有什么汽车,自行车也很少,过往行人大都是步行、肩挑,只有少数坐轿或黄包车来往,所以也不拥挤.两侧街屋是两层楼木结构建筑,半边街一带大都是木结构矮平房,显得低矮潮湿,尤其在夏季,整条街弥漫着鱼腥臭气。
  1949年9月间,宁波遭国民党飞机大轰炸。9月20日,在江厦街投下大量燃烧弹,一夜之间,江厦街被夷为平地,蒙受浩劫,损失惨重,后来在瓦砾滩上虽有一些临时性建筑,但已失去了昔日的模样.至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江厦街的遗址,一部分辟为江厦公园,一部分修建为马路。
  外滩与桃渡路外滩地处江北岸甬江北侧,西近新江桥畔,逶迤东达下白沙附近,是当年宁波停靠较大船只的主要码头区。宁波外滩码头是逐步形成的,鸦片战争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芦苇丛生。《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正式开埠,江北岸一带被划为商埠和外人居留地,于是外滩日趋繁荣,码头陆续兴建。外国列强的军舰、商船,在甬江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他们还在江北岸外滩附近设有领事馆,1861年清政府在宁波设立的“浙海关”,也被控制在英国人手里,所以整个甬江口岸,当年云集着扯有各国旗号的商轮和兵舰,江北岸实际上已沦为外国列强控制的天下和洋场。
  因为外滩地段优越,又便于船只停泊,所以,原来停泊在江厦街江边的商船,大都移泊于此。抗战前,这里就有3000吨级以上的轮船——太古轮、北京轮、宁绍轮航行于沪甬之间。通向舟山、浙江南部一些口岸的船只,以及一部分外轮,也都在外滩码头停靠或启航,外滩成了交通要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货物装卸,日夜忙碌。随之,在外滩一带及其附近街区,饮食店、旅社、客栈等纷纷兴起。当年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宁波分行,也设在外滩。
  抗战爆发,上海、杭州等地相继沦陷,宁被成了“天之骄子”。宁波依靠海运,与上海的租界区相通,湘赣乃至川黔的内地客商,纷纷前来宁波办货,宁波呈现畸形繁荣景象。当时在外滩行驶于沪甬线上的大小船只,多达20余艘,每天从上海进来的棉布,百货、五金和日用消费品在1万吨以上,由本地运往上海的物资也在5千吨以上。于是,宁波商业界出现了单帮多、掮客多、批发字号多、服务行业多的现象。
  解放初期,由于航运阻断,商轮流失,外滩开始冷落。又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外滩已失去昔日的繁华。
  沿甬江上溯到余姚江东侧的江边,是桃渡路。当年的桃渡路,也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桃渡路上,舞厅、戏馆、妓院、酒楼、茶馆林立。出入这些地方的有外国人、巨贾、官僚、地主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每当夜阑,笙歌鼓乐之声盈耳。特别在太平军进攻浙东后,宁波附近各县的地主富商,纷纷携眷逃到江北岸,在外国人卵翼的庇护下继续过着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桃渡路一度成为他们的安乐窝。这里有两处渡口通往宁波城内:一是盐仓渡(今解放桥附近),一是桃花渡。宋时在渡口建有“超然亭”。清同治元年(1861),外国人为便于来往,在江北岸关帝庙街头建造浮桥,次年又改建在桃花渡附近,从而将宁波城区和江北岸连接起来。太平天国失败后,附近各县的地主富商纷纷归去,桃渡路顿形冷落,消失了昔日的喧哗。
  药行街自灵桥西堍向西延伸,至开明街末端,与宁波市中山东路平行的一条街道,俗称“药行街”。
  但在一百多年前,当地居民一般不称它为“药行街”,而称“三法卿”。即使在‘药行街”的名称已经相当流行的时候,有人还是沿称“三法卿”。这因为“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不吉利的,所以比较讳忌,至于“三法卿”的名称始于何时,已是湮无可稽,一般传说,从前当地曾有司法衙门的设置;有的认为当地曾出过三位臬司、按察使的官员,故而得名。
  “药行街”的名称,也是一百多年前逐渐形成的。因为在这一条不太长的街道两旁,曾经开设过50多家大小药行,云集着全国各地前来交易的药商,于是“药行街”的名称渐渐通行,从而取代了“三法卿”的名称。
  我国的中药材,遍及大江南北,而中医的处方又往往采取多味配方,不要说药铺子没有力量跑遍全国进行采购,就是以经营原生药材为专业的药行,也无法靠一已的力量将它采集齐全。宁波的药行街,便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集中了来自川汉、津北、西怀、洋广、山浙的各地药帮,进行药材交易。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各地的药帮到宁波交易,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太平天国战争有关。太平天国定鼎南京后,与清廷的战争仍在进行,尤以武汉至镇江一带的长江两岸最为激烈,从而严重阻断了药材南北东西交流的通路。所以川西的药材,不能走长江正路,而被迫改走常德,泛洞庭,出湘潭,入江西,沿衢江顺流而下,直达宁波,再由宁波通过海路而至南北各地,以避免因战争而带来的损失。而宁波又是浙贝、元胡,白术、麦冬等中药的集散地,于是川西、洋广、津北、山浙等药材就荟萃干宁波,二是宁波游资多,金融力量雄厚,宁波的钱庄业遐迩闻名,无论多大的客帮,到宁波来售货,都不愁卖不出去。所以各地的药帮也乐于到宁波交易,而主要的交易市场,就在药行街。
  旧时的药行街,街面狭窄,两旁全是木结构的高平房和两层楼房。街面也是用石板铺设。虽然客商云集,但由于运载货物的方式主要是肩抬、肩挑,重量不是很大,所以街面比较完整。
  太平天国失败后,长江航运恢复,但由于习惯影响,全国各地的药材客商,仍然喜欢到宁波交易,宁波药材市场经久不衰。19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世界性经济萧条的冲击,再加上宁波发生金融风潮,倒闭很多钱庄,药行业也深受影响,药行街从此一落千丈,失去往日的风采。
  如今,药行街进行改造,旧房拆除,街面拓宽,街道伸延到南大路以西与柳汀街连接。它将成为宁波城区的另一条主要街道,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东渡路地处东门口至药行街口(灵桥西堍),街道不长,与江厦街平行,曾几何时,它是宁波主要的商业区之一,十分繁华。
  东渡路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宁波城墙拆除后,利用城墙城基兴建起来的,因此距今的时间不长,许多百货商店、棉布店竞相在东渡路上开设。素以繁华著称的东门口与之相较,不免黯然失色。
  东渡路的繁华,是有原因的。一是地段优越,北近新江桥,东临灵桥,是过往旅客的必经之地;二是临近东门大街和江厦街,购物方便;三是它的东侧有著名的“天妃宫”,有很大的吸引力。“天妃宫”的建筑别具一格,规模宏大,既是“八闽会馆”的会址,又是一处极妙旅游景观。凡是要到“天妃宫”观光的人,都得经过东渡路。所以东渡路一旦形成,便热闹非凡。
  但是,东渡路的繁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1949年9月20日,国民党飞机对宁波大轰炸,江厦街、“天妃宫”毁于一旦,东渡路亦千疮百孔,目不忍睹。沿至解放初期,东渡路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商店,成了一条冷街。80年代初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工商业户相继在东渡路上设摊,又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城乡消费者,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与昔日的繁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大路东大路俗称东门大街,又称中山东路,地处东门口至南北大路交会处,是宁波最繁华的一条商业大街。19世纪20年代初期宁波城墙拆除后,东大路即成为东西南北水陆交通、商业贸易的中枢地带,据1932年编制的《营业税征信录》记载,当时在这条街上有钱庄2家,绸布店15家,中药店2家,洋广杂货店15家,鞋帽店12家,五金店3家,玻璃店3家,钟表店5家,书籍文具店4家,银楼6家,西药店7家,以及铜锡、估衣、糖果、竹木藤器、香烛、成衣、珠宝玉器、丝线、照相、皮货、化妆品等各类商店多家,可见其繁华程度。
  但是在数百年以前,这里除了在县前(如今的市政府前)一段比较热闹外,其他街段则十分冷清。那时,它只是由东渡门通向望京门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通道,街面铺设高低不平的石板,两侧街屋也全是低平房或两层楼的砖木结构建筑,相距不到4公尺。辛亥革命后,每逢国庆日悬挂国旗,街道店屋窗口伸出的旗杆,就互相碰在一起。从1920年墙堞拆除始,东大路才陆续拓宽,30年代后建成柏油马路。宁波市的一些著名商店开始在东大路上落脚,如绸布店有源康,中药店有寿全斋,百货店有大有丰、凤苞,西药有四明药房,鞋帽有同福昌等等。
  宁波东大路真可谓是一块身价宝贵的“福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商业生意兴旺,而且历史上任凭金融风潮、飞机大轰炸的冲击,它自巍然不动。现在东大路历经多次拆迁和道路拓宽,现代化商业大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越来越以瑰丽的身姿镶嵌在宁波市中心闹区。
  浩河街灵桥西堍南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附近,有一处短短的街段,即浩河头。在1932年,这里开设有钱庄2家,洋广杂货店2家,中药店2家,南北货店7家,板木行2家,鲜咸货店3家,柴炭煤行7家,油酱店5家,瓷器店2家,膏矾拷麻店5家,烟酒杂货店2家,打铁店4家,糖果罐头店2家,草纸店2家,皮货夏布店3家,杂粮店2家,蔬果、磨坊水作、糕点、花麻、香烛、钟表眼镜、竹木藤器、硝皮毛骨、油行、花炮、棕绳店各1家,还有行驶内河的商轮公司5家,所以也称得上是热闹地段。
  浩河的“浩”字,繁体为“濠”字,原是宁波的一条护城河,蜿蜒通向宁波南门的甬水门和西门的望京门。宁波西南方水网交错,船只众多,浩河成了城乡之间来往的主要水道。这些船只在浩河头靠岸,往来运输地方土特产和生活用品。
  宁波城堞拆除后,浩河头辟为马路,形成了浩河街,通向南门三市。这条街除了在灵桥小菜场原浩河头一段较热闹外,其余街段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商店。本世纪80年代初,浩河被填塞改造,河基上建起了一幢幢的现代建筑,商店林立,浩河街才成为如今的商业大街。
  百丈街从灵桥东堍到七塔寺附近,为百丈街。顾名思义,这条街的长度约一百丈左右。旧时的百丈街,是宁波江东的主要商业大街,也是宁波通往东南乡的主要通道。站在灵桥东望,就可看到百丈街全貌。1932年,在百丈街上,开设有钱庄3家,绸布店2家,洋广杂货店5家,中药店3家,南北货店3家,鲜咸货店4家,柴炭店4家,油酱店8家,蔬果店6家,茶馆3家,水作店7家,糕点店6家,还有鞋帽、糖果、纸作、竹木、花麻、香烛、玻璃、西药、茶漆、银楼、雨伞、糖坊、油行、花炮、石板等店一到两家。
  百丈街的历史比较古老。它的形成与宁波灵桥有关。灵桥旧称“东津浮桥”,始建于唐长庆三年(823).所谓浮桥,就是下有16条木船并列排设,用铁索相扣,上铺木板,供行人来往。百丈街既是宁波东津门外东津浮桥通向宁波东南乡的通衢,所以它的形成年代也相当早。元、明时代,这里是粮食、石板的主要交易市场。
  此外,历史上的百丈街又是星相巫卜术士开场摆摊的集中地,也是香烛锡箔等迷信品的交易地方,这与附近的七塔寺有一定关系。
  木行路灵桥东堍北侧沿江,从桥堍到大道头(即今江厦桥)一段为后塘路,再往北即木行路。
  旧日的木行路为宁波主要木材交易市场。众所周知,过去的住宅、庙宇、庭园、船舶、农具、家具等等的建造,都以木材为主要原料,因此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大都会形成木材行业,宁波市亦不例外。宁波市场上的木材基本采自于福建和温州等地,本地所产甚少。这些木材从瓯江、闽江顺流出海,然后通过外海北上,直抵宁波埠口,一般在三江口江东沿江地带起卸,随着岁月的推移,这条木行路也就自然形成了。抗战以前,本行路上木材成堆,交易颇旺,来往船只,穿梭如流,蔚为大观。抗战胜利后,宁波共有木行68家,大都设在木行路。木行业是一种“富贵”行业,经营木行的十之八九是宁波四乡的地主富商。木行内一副官场气派,内部设备讲究,厅堂大座,围屏书画。1952年后,由于木材列入国家统购统销物资,不准私人经营,这些木行遂被淘汰,木行路也开始冷落起来。
  在木行路上,从前还有建筑考究的“安澜会馆”和“安庆会馆”。前者是闽帮会馆,后者是徽帮会馆。这两个会馆是福建商人和安徽商人在宁波活动的主要场所。
  宁波又是历史上南北商号的聚集地之一。有些商号规模巨大,置有行驶南北海上的帆船百余艘,最大的木帆船载重量为250吨,经营北到营口,南到广州的各地物产,并在宁波这一中心港口进行交换。江厦街与木行路,就是南北货的集中交易市场,所以木行路当年的繁荣也可想而知。
  日新街、又新街、崔衙前在宁波东门口的南侧,有三条又短又窄的街道,这就是旧日新街、又新街和崔衙前。虽然很不起眼,但也曾是商业繁荣小区。
  1932年,这三条街上开设有钱庄8家,绸布店11家,洋广杂货店7家,铜锡店5家,衣箱店12家,书店13家,其他还有鲜咸货店、糖果罐头店、玻璃店、估衣店、竹本藤器店、钟表店、中药店、颜料店及染洗、装裱、香烛、皮货、红木等商店。
  这三条小街,外表分不出轩轾,都是二层楼房和低平房的街屋,石板铺路,街屋檐下没有人行道,显得有点寒怆,但在商业活动上却有它的特色。
  崔衙街多为绸布业中心的批发字号。宁波各县乡镇的绸布店要到宁波来配货,大都找到崔衙街。这里的绸布批发字号,不仅花色品种多,价钱便宜,而且对外地来客招待周到。批发字号内部设有客房,专门安排商客免费就近住宿。对老客户或大客户,还以酒菜招待,甚至请客人上菜馆、逛堂子。客户则把一切采办事宜全权委托商店办理。因此,这些绸棉布批发字号的生意都很红火,营业额往往超过设在东门口、东渡路一带门面豪华的大布店。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沪杭沦陷,川湘鄂赣等地的商人也纷纷找到这里购买绸布,所以这段时期,崔衙街的绸棉布批发字号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抗战结束后,这里的绸布批发字号仍然很多。
  日新街和又新街的特点是书店多,在日新街上,有“汲绠斋书局”、“新学会社”、“竞新书社”、“文明学社”和“明星书局”,宁波人称之曰五大书店。还有一家古色古香的书画裱糊店:“飞白斋”。而在又新街上,则有一家专售僧尼法器和大乘般若诸经汉译本的“三宝经房”和历史悠久的专售古籍的“大酉山房”。
  “汲绠斋书局”相传创立于清道光初年,出版木刻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幼学》和医药等各种线装古籍。“新学会社”曾于辛亥革命后出版过一册8开本彩色20世纪世界大地图,誉满全国。
旧时的主要街区
  在19世纪初期,宁波大致上可分成下列几个街区(按:列入街区的街巷,一般都有工厂、作坊或商店、服务性行业):
  (一)江北街区有:江北岸、中马路,同兴街、何家弄,前衙、外马路、新江桥堍、外滩、宁绍码头、英领事馆、后街、小菜场、封仁桥、李家后门、引仙桥、洋山殿弄、屠家弄、财神殿、花墙弄、生和弄、横街、杨善路、咸宁路、洋关弄、三宝桥、砖桥下、泗洲塘、桃渡路、傅家道头、上白沙、中白沙、下白沙、车站路、马栏桥、板桥下、新马路、槐树路、义和渡、槐花树下、浮石亭、卢家道头、宝记弄、张家弄、滕家弄、玛瑙路、董家河嘴、小船道头、凤凰港口。
  (二)江东街区有:新河路、灰街、二眼桥、镇安桥、演武街、大教场口、大石矸、镬厂跟、道士堰、百丈街、米行桥、葛家桥、矸桥、卖饭桥、卖席桥、忠介街、打铁弄、七塔寺前、五圣庙弄、后塘街、大道头、包家道头、豫沅当弄、石作弄、洪圣庙弄、东胜街、泥堰头、三官堂、九成弄、砚瓦弄、常关侧、税关弄、三江口、大河桥、杏杨桥、三眼桥、脚板漕、羊行弄、石戏台跟、张斌桥、彩虹桥、小虹桥、外潜龙漕、划船弄、纱厂跟、成裕道头、史家道头、祥和道头、迎春弄、华严桥,梅花墙、大戴街、大戴家弄、小戴家弄、黄栀花弄。
  (三)城内街区有:东门口、东大路、二境庙、东马弄、西马弄、开明桥、贯桥头、太和桥、西门口、西大路、渡母桥、税关前、察院前、库桥、天宁寺前、河利市桥、小教场口、西社坛桥、缸桥头、千岁坊、市心桥、广济桥、提署前、芝兰桥、新桥头、寿昌寺跟、聚福庙跟、三角地、戒珠巷、镇明岭、平桥头、紫薇街、湖桥街、大庙前、南社坛、仓桥头、桂芳桥、天朝四相、沙泥空地、聚奎庙跟、北大路、鉴桥头,北门外直街、盐仓门、泽民庙、护城庙跟、药行街,车轿弄、南车轿弄、三藩节制、助神庙、咸塘街、生薑桥、药皇殿跟、海神庙跟、全家湾、矸石街、念条街、同仁堂弄、硝皮弄、钉打桥、十字井头、君子营、皂荚庙跟、石板庙跟、辟箩庵跟、大来弄、黑风弄、家井巷、乌楼庙跟,日新街,又新街、三弯弄、新街、小梁街、邑庙前、大沙泥街、天封桥、雪窦庙跟、象鼻漕,冷静街、太平巷、纱帽地、棋杆夹弄、竺家弄、永沅当弄、三法卿、冲虚观前、崔衙前、县学前、郡庙前、石柱桥、东后街、大池头、肖家桥、县前、县东巷、县西巷、迎风桥、醋务桥、木行街、缸甏弄、府西桥下、旧府侧、后市、公园路、鼓楼前、道前、国医第、百岁坊、大桥头、横河头、五块桥板、呼童巷、施祥寺跟、西河沿、贵神庙、永寿巷、水凫桥、菱池头、秀水桥、灵桥门、都神庙、东岳宫、五福弄、环城马路、湖西、惠政桥下、虹桥头、水仙庵、陆殿桥下、大尚书桥、小尚书桥、书院巷、花果园巷、老鸦桥、马眼漕、三板桥、青石巷,段井巷、小仓。
  (四)江厦街区有:江厦街、糖行街,双街、钱行街、滨江路、半边街、老江桥堍、江左街、南昌弄、甬东司道头、方井头、东渡路、小江桥、宫前、宫后、望江街、水弄口、大道头、浩河头、小菜场、惠安当弄、扒沙港、府厂跟、地藏殿跟、道厂路,南郊路、南门口、永宁桥、下驾桥、启文桥、甬水桥、杨家桥、江心寺跟、羊府庙跟、江东庙跟、东殿庙跟、建船厂跟。
  (五) 西门外街道区有:西郊大街、望京桥、大卿桥,潮音堂跟、文昌阁侧、筱墙弄、航船埠头、乙未坊,鄮西桥堍、接官亭、漆店弄口、西门后街、卖鱼桥、天灯下、后漕头、假山、椅子漕、周港岸、新垫桥、高塘墩、马园。
  根据1932年《营业税征信录》统计,当年开设在这些街区上的商店和工厂共有;
  绸布店,93户;洋广货店,157户;中药店、药行,104户;粮店,43户;鞋帽店,96户;竹木藤器店,123户;钟表眼镜店,23户;西药店,18户;钱庄,146户;南北货店,180户;图书文具印刷,32户;铜锡店,67户;服装店(估衣),49户;糖果罐头店,74户;香烛店,3l户;玻璃店,3l户;五金店,21户;茶漆店,24户;丝线店,20户;珠宝玉器店,10户;草纸店,12户;西式木器店,4户;草席店,42户;瓷器店,29户;石板行,34户;蛋行,15户;烛皂煤油店,18户;禽畜店,24户;麻袋店24户;参燕店,6户;红木店,5户;硝皮毛骨店,23户;染料店,7户;电器店,13户;胶鞋店,8户;照相店,10户;皮货夏布店,17户;化妆品店,5户;棕绳店,17户;皮革店,6户;鲜咸货店,93户;柴炭煤店,163户;油酱店,154户;莱馆店.37户;糕点店,79户;纸店,75户;伞店,16户;烟酒杂货店,51户;板木行,84户;蔬果店,65户;旧货店,18户;饼店,43户;矾碱店,6户;海味店,12户;拷麻店,8户;花麻店,37户;油行,16户;花炮店,4户;成衣店,25户;贳衣店.8户;绣衣坊,20户;木作店,8户;衣箱店,21户;西装店,7户;镶牙店,9户;理发店,20户;自行车店,4户;水作磨坊,36户;洗染店,38户;碾米厂,12户;糖坊,16户;翻砂,5户;打铁店,50户;布厂,18户;针织厂,24户;转运行,10户;商轮公司,35户;信局,4户。
  《营业税征信录》是挨街挨巷统计的,比较准确,很少遗漏。但不知它的统计口径如何,于今来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例如当时宁波的一些大厂,如永耀电力厂、立丰面粉厂、和丰纱厂、顺记机器厂、协记玻璃厂、正大火柴厂、厚丰染织厂、通利源榨油厂、恒丰染织厂就未曾统计在内;当时的银行系统如中央、中国、交通、垦业、四明、通商、实业、厦门等银行,也未曾记入。另外宁波还有很多的典当店、旅社、客栈、租贳店、人力车行,都未统计在内,有营业性的医疗机构、文化团体、社会公益机构等也未记入。
  (1994年2月)
  作者:李政,宁海县人.老新闻工作者,曾为民建宁波市委员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