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流年|赤诚胸怀,—原宁波地区水利局局长储贵彬下 - 饮水思源 - 宁波水文化网


如水流年|赤诚胸怀,—原宁波地区水利局局长储贵彬下

发布日期:2018-05-21 09:56:16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五、在家庭是个“失职”的丈夫与父亲,妻子儿女依然崇敬他
 
    储贵彬的人生,无疑比常人精彩。正因为精彩的人生,使他获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但他对家庭,却不是一个好丈夫与好父亲。
    据妻子严品仙回忆:她18岁与储贵彬结婚,相伴48年,年轻时是聚少散多,为他担惊受怕,年长后两人虽在一起,但他也总是忙工作,很少管家里的事。她说:“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心里装着党的大事,对子女很少操心,总是说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他因为家庭出身、以及在‘自卫队’与后来‘中美合作所’的那些‘历史问题’,几次蒙冤‘审查’,‘文革’中还进了‘牛棚’被人打,子女由此受到牵连。但他都让他们相信组织,正确对待。说父母有时也会错打孩子,事情弄清楚就好了……”
    严品仙出身贫寒,3岁死爹,10岁没了娘,由外公、外婆扶养长大,13岁进了工厂当童工,16岁去了上海打工。当时储贵彬已当了大团镇的镇长,她嫁他是为找个依靠。但储贵彬因为“地下”为党工作,婚后才一年就拉部队“南下”去了浙东绍兴,后来辗转到丽水。她“进门”时储家是个“大家庭”,每天伺奉公婆,还要下地劳动,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不久就夭折了。第二年,她又怀孕生下一个儿子,但由于储贵彬的“出走”,养到了三岁,还是没保住。她说:“当时我连死的念头都有了,每天不是考虑如何好好做人,而是怎样去死……”好不容易熬到储贵彬回来。她认为这下总可以长相厮守了。但没想到也才过了两年多,他又莫名地失踪了。“这次好……他骗我到上海检查身体(当时又怀孕了),安排我住在他医生朋友弟弟的一间空屋子里,自己就带队伍‘南渡’去了四明山。不久,还传来一个‘假消息’,说他被敌人抓去杀害了,头割下来挂在余姚城头……当时我正身怀六甲,还有个一岁多的儿子在身边,听到这消息尤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地晕过去了……”


    她说:“解放后,我跟他到了宁波,生活也终于平静下来。他当粮食局副局长时,组织为照顾他,给我安排了一个粮库保管员的工作。我还很高兴,每天上班下班地成了‘工作’同志,但五五年‘精简’,贵彬以身作则地一带头,我就重新变成了‘家庭妇女’,这辈子就永远‘买、汰、烧’地呆在家里了……也有人说我福气不错,最不济也是个‘官太太’,贵彬是官,每个月拿116元工资,但他重情义、雷打不动地接济老家的亲人,我家有三儿三女六个孩子,这样就不宽裕了嘛……‘文革’中他只拿生活费,好在孩子长大有了工作,他都向次子企华立条借钱花,说好‘平反’后归还的,拿到补发工资都给了还没‘落实政策’的‘难友’。从我来宁波四十年,一直住在呼童街那不到60平方米的老公房内,孩子在走廊上搭床睡觉,后来离休后房子调大了,他却没几年也走了……”
储贵彬的长女储志一,在他逝世后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说:“他是一位革命的老兵,自我记事起,一直在外忙碌。家人与他离多聚少。但他很疼爱孩子,对我们和蔼可亲,那时虽然我们在家全由母亲管教,但人生成长的道路全由他掌舵提高……”
    她说:我出生在上海南汇小洼港镇,那地方小,经济也不够发达,所以教育设施很差,再加上当地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孩子很少有读到小学毕业的。但父亲不管世俗的偏见,在我12岁那年,由在上海求学的堂叔储金章带去读书。我没出过远门,有些害怕,父亲就耐心地开导我说:“知识对建设新中国有用,这儿条件差,你读了初中还要读高中、读大学,在上海能多学到为人民服务的本钱。”我听了父亲的话,后来在浙江干校毕业后,到宁波地区工作,成了父亲的“同事”。父亲又鼓励我争取进步。说:“现在我俩是同事了,要相互学习做好工作。”在父亲的培养与教育下,入党提了干,后在丽水松阳县搞财务管理,一干就是三十几年,直至退休……
     “父亲为人光明磊落,一生艰苦朴素没有积蓄。他那些做人做事的优秀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次子储企华,原是空军部队的一名颇具发展前途的干部,因为储贵彬的“历史问题”影响了前途,但他没有怨言。        他说:“父亲在那年代的人生,充满着悲剧因素,但他是凭着良心做人的。他生前由于党内的极左思潮影响,致使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具有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他在对我们子女严格要求的同时,始终没忘记对我们的教育。要我们做人洁身自好,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还要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对同志、亲友要豪爽慷慨,对组织要忠诚老实,不耍奸使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只讲‘主义’,张扬着理想的大旗,认为国家的事,最小是大事,个人的事,最大也是小事。很少考虑个人与家庭的‘私事’。他自年轻时就重义轻财,直至逝世仍家徒四壁,没有积累。可惜是父亲过世我去宁波奔丧,当时我们兄弟姐妹经济也不宽余,对杭州、上海浦东前来吊唁的战友与乡亲们,食宿交通并没照顾周全。我想:这对一生守贫、豪爽慷慨的父亲,也许是一个遗憾?”
关于父亲的事迹,1964年我从部队转业后,曾想编纂成书,传之后人。我也把这想法与已在病中的他说过,但他极力劝阻我放弃这想法,说:“人在做,天在看。为人一世,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不必流芳千古……”
这是他最后留给我们子女的一笔“财富”……

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写到这儿,有几句话还不得不说。
    岁月荏苒,转眼我们这代人,也变成耄耋老翁。七年前我父亲临终前,还没退休的我曾陪了他几个月。当时他的胃癌已大出血两次,却拒绝手术与进口药物治疗,说钱太贵,我说:“公费医疗可以报一部份的。”他说:“公费就不是钱吗?能节约一些就节约一些吧。”他只靠自身抵抗力坚持着,直至临终前几天才住院。对生死,他们这代人比我们看得淡薄,说战争年代,有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比他们已是幸运……
     我爹与储贵彬属同一代人,我没直接见过储贵彬,但在写此文时,仿佛他就如我熟悉的亲爹一样,其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脑海中。他们这代人呀,客观说文化水平低一些,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盲目开垦”与不讲科学的一些现象,那是社会发展中必需付出的“学费”。但就他们的个人品质,却值得今人赞美。他们总是胸揣一颗“初心”,默默地为党与人民的事业奉献,很少有讨价要价、个人私利的要求与回报,过着“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在今人看来近乎不堪的清贫日子。正因为这些品德,他们仍受到人们的爱戴,既使在物质匮乏时期,人们也是安于清贫,心甘情愿地跟着他们建设贫穷落后的祖国。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物质飞速发展与人心尚需“垦荒”的年代,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已失去了入党时宣誓的那份“初心,经不住权色财利的诱惑,而不幸“翻车落马”。不能否认:他们与他们在精神境界上,存在着何等大的差距?
    我想:这也是沈季民会长与市水利局相关领导,布置我写这篇“祭言”的初衷。可惜我迟了一辈,只能挂一漏万地草就此文,没能将宁波水利人心目中的储局长完整、完善地表现出来。留在后人心中的储贵彬,将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