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 - 行业观察 - 宁波水文化网


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

发布日期:2018-05-17 13:33:31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必伴随文化载体的兴盛,文化载体的兴盛必引起强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水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思想、感觉、认识、观念、判断、意志、经验等诸多文化因子,故水工程的兴盛必引起水文化的繁荣,水文化的繁荣必启迪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个恒常的命题,内蕴着“什么样”的或“怎么样”的水工程才能兴盛,才能更好地成为文化载体、完成文化自信使命这个长期需要解决但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泰州市水利局原局长、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董文虎先生和四川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冠美先生(已故)两位文化大家纵谈千年水事,横观万里水土,集毕生之绝学,著成的《水工程文化学——创建与发展》一书,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正是为这一问题而来,来得正当其时、正当其位、正当其势。 
  著作纵论了文化的前因后果,辨析了文化与水文化、工程与水工程、水工程文化和水文化工程、水工程建筑与水工程文化、建筑文化学与水工程文化学等概念,在新学科设置和确立的三大前提(客观存在、社会需要、研究达到一定深度)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水工程文化学,水工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确立了水工程文化学的研究范畴。 
  著作以水工程的点面组合、立体架构、平面布局的技术、制度及艺术等“形”的问题和协调水工程发展中各种思想观念“意”的问题为圭臬,构建了水工程文化的点、线、面、体等多维视角和形、意、质、域等核心内容。 
  著作对水工程文化体系的组成要素进行了辨析和考量,以水工程的哲理要素、水工程的伦理要素、水工程的心理要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水工程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使水工程文化学自洽自融、自成系统,为水工程文化学的进一步研究、具体实施与工程运用打下了基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民孕育一方文明。文化和文明是特定时空的产物。为进一步厘清水工程文化的空间分布,著作经略江河,纬度民族,横跨东西,缜密地分析了水工程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辨析了中西方水工程文化的异同。同时,著作基于文化层观念、文化史观念、文化域观念,探讨了水工程文化的起源、演变、结构特征、本质功能,传播及其进化中的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问题。著作勇立时代潮头,迎风破浪,创新了水利理念——利水水利;创新了文明理念——水生态文明;创新了水工程理念——双重功能并重,并以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河清湖美工程建设为例,树立了新时代水利工作的风向标,并首创了“文元分析”法在水工程的创意、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和具体方法,这对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品位,善化水环境的友好内涵,提高水生态的文明质态具有实践方面的革新意义和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 
  学问的意义,重在运用。同理,研习水工程文化学也一样,重在应用。可以说水工程文化学这个题目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题目。一门好的水工程文化学,必然离不开水工程这个实践的沃土。著作恰如其分,思虑周全,站在时代的前沿,高屋建瓴而又密切联系实际,对水工程文化学运用的意义进行了诠释,并对水工程文化学运用的环节进行了例证性的详解,是水工程与文化惺惺相惜、心心相印的典范,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前,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水文化消隐等水问题已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正如哲人所言,所有问题本质上是文化的问题。上述水问题归根到底是水文化的问题。现阶段,解决上述水问题的主要措施还是工程手段和工程措施。构建水工程文化学,对于以文化引领水工程建设理念,以文化指导水工程建设规划,以文化涵养水工程建设技术,以文化孕育水工程建设信念,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内涵,持续改善人水关系,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水工程定会使工程价值与文化价值相得益彰、互涵互养,定会成为优秀文化的载体,定会担起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这些,都可谓是现代水利人永恒的追求和使命。 
  我们相信,在新时代,不管是水工程的点、线、面、体的构建,还是水工程的建筑与结构、水工程与水工程群关系的协调;不论是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管和营运等环节,还是人们对水工程的思想、感觉、意识、认识、观念、判断、意志、经验等文化觉知;不管从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视角去赏析水工程,还是从长期的、中期的和近期的尺度去量衡水工程,水利工作者都可以从著作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滋润水工程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在新时代,研习水工程文化的存在形态、思想意识、核心本质和存在区域等核心问题,可为水工程文化学定“性”。《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一门学问、一个学科的定“性”问题对该学科的作用十分重要。著作从水工程文化的形、意、质、域四个方面,对水工程文化进行了客观的定“性”。人们以至诚之心对待水工程文化之“性”后可尽水工程文化之“性”,尽水工程文化之“性”后可赞水工程文化之“性”,赞水工程文化之“性”后可率水工程文化“性”而为,方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可以说著作为水工程文化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们相信,在新时代,水工程哲理及其蕴含的水工程精神、水工程意识、水工程思维、水工程思想、水工程观念、水工程信仰、水工程真理、水工程理念、水工程思辨等哲思;水工程伦理及其蕴含的水工程道德、水工程信念、水工程理智、水工程修养、水工程风尚、水工程意志、水工程情操、水工程欲念等价值;水工程心理及其蕴含的水工程感觉、水工程知觉、水工程表象、水工程记忆、水工程想象、水工程联想、水工程认识、水工程情感等认同作用,构成了水工程文化的价值原则,在具体的水工程实践中,积极贯彻、践行和落实这些原则,可为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局面,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董文虎、刘冠美先生是我校朱海风教授牵头承担的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水工程文化学——创建与发展》是该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是我校水文化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该著作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是水利工程界和文化界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不同学科之间对话的经典案例,属于填补空白之作,满足了新时代水利界的新需求,开启了水工程的新境界,必将促进我国水工程建设步入新征程。 
  新征程需要新型人才支撑。新型人才必须既懂水利工程,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知识结构由水利自然科学知识、水利社会知识和水利人文知识构成,并融会贯通,化为一体。《水工程文化学——创建与发展》为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教材范本,已在我校《中华水文化概论》课程中选为指定参考书目,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著作对于更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水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饶明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张多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新闻来源:中国水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