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忆旧 往昔东吴门前河 - 陈万丰 - 宁波水文化网


故土忆旧 往昔东吴门前河

发布日期:2016-10-17 11:04:28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陈万丰
 
  门前河是我故乡东吴的一条河流,这条养育东吴父老乡亲的母亲河,从庙前山的凤颈潭奔流而下,自南至北,一路经过浦浪桥、万寿桥、府前桥、清晏桥、溪滩头,过秋波桥到东兴桥至小河头,出元丰桥,直泻大涵山港。门前河的两岸按地理方位命名,散落着其乐融融的东吴四村,即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天蓝水绿,风和日丽,村舍俨然,黑压压,密匝匝,无不散发着市井味和烟火气。我家在清晏桥的西侧柳树门,那是一个陈姓聚居的墙门。由双扇大门的石弹路步入,一眼望去就是祖堂。我家在祖堂右侧,俗称堂前正间。从我记事起,门前河一年四季从三溪浦来的源源不绝的水流,养育着我们东吴的祖祖辈辈。
  清晏桥下游50米处,人们为了获取清澈的河水,又为了满足更多人到河中洗涤,就用2米多长的3块条石铺成小桥,向河中伸展。这小桥只有七八十厘米宽度,1米来高。柳树门人往往在清晨到这里担水、淘米,而洗碗筷、衣服、被褥则在路边的埠头上。这埠头分为高低两层,利用水位落差,蹲身在这里洗涮。
  清晏桥是一座用青石砌筑的两墩三孔平桥,长约20米,宽只一米多,是通往小白河头去天童的一条要津。柳树门墙门一边是永安水龙局的消防水龙,推开木栅栏大门,里面是人力揿压式水龙一台,以及水桶、油灯、斧子、长梯等救火器材。这里开门就是大路,万一发生火警,门前河有水,顷刻接上水带,救护十分便利。大门的另一边是陈安顺大饼摊,他终生靠卖大饼、葱油饼、油条度日,族人都很理解并尊重他。
  柳树门外的石弹路,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里,是一条康庄大道,宽约10米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小时候每逢东吴市集,清晨天色蒙蒙亮,总能看到好几个脚伕挑着从咸祥大嵩来的海鲜担子,头戴竹笠,脚穿草鞋,一条软扁担,两头竹筐,一路优哉游哉,挑到老街销售。每逢农历九月半,东吴大庙行庙会,这时稻谷登场入仓,乡亲们祭祀祖先,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年年岁岁从末间断。那些日子里,从天童过沙地来的天童镴会,十八般武器和抬阁、沙船等组成的队伍,足足一里多长,簇拥着东吴大庙的菩萨,一路鞭炮冲天,悠扬的丝竹弦乐和响亮的打击乐,此起彼伏。这人山人海的景象,从白天持续到晚上经久不息,至今仍记忆忧深。
  每当赤日炎炎,东吴大庙一株六七人合抱的银杏树,在树冠浓荫覆盖下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银杏树前的溪流中,不时有涓涓泉水泛到河面,我们常去勺这些叫做庙前凉水的泉水止渴,或盛在木桶里,浸瓜果降温;也有人带去做木莲冻。
  门前河每当农历八月,上游山洪爆发,滚滚的泥石流来势凶猛。我幼小时一次发大水,浑浊的洪水从墙门口一直流到我家。因此,凡临门前河边的民居,屋基都填高1米左右,以防洪水泛滥殃及房屋、行人。主要弄口,也设置碶板,阻拦洪水入侵。
  门前河的埠头紧挨着墙门、弄堂,一个紧接一个,到河里洗东西,免不了要冲刷马桶、痰盂之类比较骯髒的东西,那末就有不成文的规定,大家不约而同,自觉地到隐蔽的角落洗刷。河边常置石捣臼,孩童时我常常挽起裤管,赤着脚两手撑在石臼边,帮助母亲在石臼里倒水,加芋艿、洋番薯等农作物,用双脚踩着,依靠粗糙的石质摩擦脱皮。也有妇女老妪,用厨房的木刷火耙,捣农作物表皮,这样省时省力,比手剥、刀刨的快得多。寒冬腊月,河岸边偶而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但等太阳爬上太白山,冰即融化。快过年了,掸尘的妇女们,都从家里脱卸门窗,到河中冲刷,一片忙碌。一年四季,门前河的埠头上叽叽喳喳,话语不断。一天三餐之前,主妇们都先后聚集在河边,家长里短,畅所欲言。这里有谈论国家大事,传播社会新闻和小道消息的,也有交流农耕、持家经验的。有时岸上歇息的男人与河边的妇女们互相沟通,也有争得面红耳赤,有洋洋得意的姿态,也有愤愤不平的表情。
  门前河大大小小埠头,用乱石堆砌,石缝中偶尔潜伏着黄鳝和河鳗,有经验的农民,他们用自制的鱼钩,钓洞里营养价值较高的黄鳝和鳗鱼。
  门前河里的鱼、虾、蟹等,时隐时现,奋翔浅底。有时淘米不慎溢出,立即招引水族们争先恐后抢食。比米粒大的鱼苗们,一群又一群,常常被孩子们用毛巾包围,用淘米箩追逐,捉拿玩耍。冬天,门前河的鱼儿似乎迟钝不少,不大会游动。我从小喜欢到门前河渔猎,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来到河中,在水草丛中、石块缝隙用手抓、用鱼叉刺,它们都一一束手被擒,一般一两个小时能捕捞满满的一筐。门前河两岸宽阔的卵石路,河岸上有的堆柴草,有的作为晾晒大件衣服和被单的地方,后来也有放手拉车之类农具的。在我念小学时,正值解放不久,学校组织呼喊队,每天在晚饭时,我组织十几个同学,提着用铅皮做的喇叭筒,宣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业合作化。
  六月夏天,门前河常常被孩子们视作天然游泳池。小朋友们从清晏桥上一跃而下,相互追逐嬉水。门前河的夜晚要算这时最为热闹。夜幕四合,清晏桥上和河边的水泥晒场成为人们纳凉的首选。晚饭之前,大人和小孩们往桥上和晒场上频频泼水降温,晚饭后大家拿着草席和毯子、枕头来到这里。要知道,这时从三溪浦水库放下来的水十分凉爽。站在河边,一会儿就感觉身体挡不住阵阵逼人的凉气。劳累一天的农人,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年代,都想到河边来睡一个安稳觉。为了驱蚊,人们会燃烧干燥的艾草,阵阵浓烟,驱散嗡嗡捣乱的蚊子。
  大庙对面是南村,过去从观音堂跟起,两边满目绿意,竹篱笆里都是旱地,土壤肥沃,阡陌纵横,种植萝卜青菜,高粱玉米,瓜果豆荚。我读小学时,春季星期天,总是与几个邻居的孩子,在竹篱笆里寻觅野竹笋,大家赏心悦目,笑逐颜开,一直登上癞头山,在竹丛中采集更大更多的野山笋;有时直奔半溪坑,以获得更显著的劳动成果。
  门前河南有上史家,北有下史家,那是宋代宰相史嵩之告老还乡后的闲居地。史氏是宁波首屈一指的望族,一门三相,四世二王,七十二进士及第,显赫的门庭,壮观的墓道,雄伟的石雕,自建的功德寺,在东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临河的石弹路边,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曾开设过手工业店铺,如大小木作、箍桶、石匠、钟表店和大德西法染坊等等,这与不远的老街彼此呼应,丰富了生活色彩。
  门前河,母亲河,奔流不息的河水,滋润了东吴人,涵养了那一代又一代的众姓弟子。现在随着人口的骤增、交通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门前河往昔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新旧时代的差异如此鲜明,然而作为老一辈的东吴人,都时不时在追忆临河而居、靠河生活那些挥之不去、久久难忘的日子,也就是在追忆那浓浓的刻骨铭心的乡愁。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