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宁波段}—商韵流转 - 运河文化 - 宁波水文化网


大运河{宁波段}—商韵流转

发布日期:2020-03-13 14:07:00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商帮与会馆  

  “宁波地,鱼米乡,顺口溜,唱一唱,三江口,冰船来往忙,半边街,鱼行米行十几家,糖行街,南货北货批发庄……”这是宁波当地的一首顺口溜,稚嫩的童声,唱的是宁波三江口繁荣热闹的商业景象。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宁波向东直通大海,随着潮涨潮落,远洋船舶可以溯江抵达三江口;而内河舢板船则借由大运河之便,从宁波前往杭州,甚至直通北京。海外杂国,贾船交至,合内河港、河口港、海港为一体的特殊条件让宁波三江口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上交通枢纽,而河海联运也让宁波成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江海航运和港口贸易的繁荣促进商业的萌芽和发展。两宋时期,宁波的乡村草市开始博兴。南宋宝庆元年,仅小溪、石碶、宝幢、澥浦等8个市镇,商税收入就达到了14030贯。而理宗绍定四年,奉化鲒埼镇“生齿厥多,烟火相望”,商税更是高达3万余贯。要知道,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时代里,重农抑商思想一直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甚至一度处于最底层。但随着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商人这个特殊的团体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宁波是一个商业传统非常悠久的城市,在唐宋元时代,宁波的商人主要经营国际商贸。明代海禁后,宁波商人开始转向大陆,成为内陆商人。最初,他们都是民间的草根商帮,主要从事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药业。作为草根商人,在外经商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如何处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如何与其他地域的商人展开竞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商人们抱团取暖,以地域为中心,以乡谊为纽带,结成商帮,并集资修建会馆作为议事交易的场所。很快,一座座商帮会馆出现在了大运河两岸。

  长年的海外贸易让宁波积累了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航海运输产业。清咸丰三年,大运河的终点——宁波三江口东岸出现了一座庆安会馆,这座会馆是宁波当地专做北方航运贸易的舶商共同出资修建的,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具有行业性质的会馆。

  就在庆安会馆建成后不久,一大笔生意找到了这里。生意的雇主不是别人,正是清政府,而运送的货物是漕粮。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用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是调运地方粮食保证京城给养的机制。隋唐以来,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漕运得以迅速发展。此后,大运河一直都是漕粮运输的黄金动脉,但这一次,清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大运河而改走海运呢?

  原来自元代始,宁波就是南方漕粮北运的重要港口,河海联运是其重要特征。因为“明、越当海道要冲,舟航繁多甲他郡”,元初朝廷在宁波设置了专门的漕粮海运管理机构。明洪武元年,朱元璋更是下令汤和“造舟明州,运粮直沽,以给军粮。”清中叶以后,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变化,运河漕运功能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决定试走海运。而庆安会馆内的北线舶商们常年往返于宁波和天津之间,对这条航线十分熟悉。他们沿海岸线一路北上,最终安全抵达了天津港。这次漕粮海运的成功,使庆安会馆的北线舶商受到了清政府的极大信任。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们成为了漕粮北运的重要力量。

  漕粮的船商可以获得数十万两的运费以及数万石耗米的收益,此外还可以获得两成免税货物。抵达天津港卸空后,船舶又可以前往辽东装载油豆,北货南归,获利颇多。因此,当时宁波的南北号商家都“自置海船,大商一家七八号,小商一家二三号”。但在庆安会馆众多的帆船模型中,一艘名为宝顺轮的船只却显得与众不同。它是由庆安会馆里的北号舶商订购的,是中国第一艘商用轮船。因其高大且速度快,在上面架起火枪后,容易对付海盗,在当时是威震沿海。也正是这个宝顺轮,见证了宁波从一个传统的帆船港走向轮船时代。

  运河与商业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开埠,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作为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宁波的商贸优势再次得以显现。与其他商帮纯粹依靠内河航运不同,宁波商帮将运河贸易与海运相联系,在近代脱胎换骨,完成转型,并重新站上了中国的舞台。而浙商的兴起也与运河有着密切联系,从运河时代传承而来的商贸传统和文化,让浙商具备了几个重要特点——灵活开放,形式多元,不墨守陈规。

  20146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大运河项目成为了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而宁波三江口边矗立的会馆则见证着大运河的历史。这里,流淌着自运河时代传承的商业传统以及深入骨髓的海洋基因,积淀着宁波对外交往、经贸往来和文化传播的历史记忆。

  大运河联系南北、沟通中外,同时也在沿岸建构起具有独特文化功能的城市形态。作为开放的商埠,宁波超越了“政治型”与“经济型”的二元对立模式,建立起了多元开放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岁月沧桑中,宁波流转的商业文化逐渐演化为一种弥足珍贵的文明财富,它见证了运河经济的兴衰浮沉,也映射着时代前进的轨迹。

  文字内容根据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书记黄文杰、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博副研究馆员丁洁雯、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余清良采访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