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人生路,美丽水文梦 - 运河文化 - 宁波水文化网


寂寞人生路,美丽水文梦

发布日期:2015-01-30 14:22:27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

    11月19日,我俩去宁海采访吕吉法。在一个叫梅林的地方打电话问路。吕吉法告诉我们说:还要朝山里走,往新昌方向开五公里,他在县水文站门口等我们。
     前面就是葱绿的山峦了,有一条凫溪的河,从山峦间曲曲弯弯的流出来,受河道整治工程影响,河水略显混浊。县水文站就在凫溪边,一座类似农庄的三楼,不像一个县级事业单位的办公处。
    吕吉法中等个儿,脸色微黑,长得挺结实的。只是,还只四十六、七岁的年龄,两鬓却开始飘霜……
    水文站实际工作人员只有三人,除日常测报业务工作外,管理着全县97处水雨情自动测报站。
    明年要增加30多个哩。他说:还是我们三个人管……
    吕吉法是宁海县水文站的实际负责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获得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的称号……
 
    大山里走出来的苦孩子
    话题从吕吉法如何走上水文工作岗位开始聊起。
    他说:爸妈都是种田人,能考上省水利水电学校读书,分配在水文站工作已够幸运……我家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还在农村。我因为读书成绩好,才离开山里……
    吕吉法老家的那个小山村叫下畈村,在白溪水库上游。在当年,是包裹在大山里面一个交通偏僻的小乡村……
    吕吉法记得他在村小学读书时,上的是“复式班”,王老师一个人,教一至三年级的二十多名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了,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做作业。反之也一样,上二年级、三年级课时,没有课的学生在旁边做作业……
    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但那时,许多偏僻山区的小学校都这样。
    吕吉法认为他没什么特殊的……
    令吕吉法记忆难忘的,自从九岁上学开始,他都要上山砍柴,把柴晒干后走十五公里的盘山小路,挑到岔路镇上去卖。
    这卖柴的钱,不是补贴家用,而是上交学校给王老师发工资的。
    王老师不是正式在编教师,国家不发他的工资。他的生活费用,由上学的每个学生补贴。
    吕吉法上岔路镇市集,最早的记忆是在八岁那年,父亲挑柴去卖,卖完柴后换米,他帮助背了一小袋米,父亲说,以后你读好书,可以到镇上工作,不必走三十多里山路出来卖柴了……
    这话,吕吉法记住了,觉得自己读好书才能出山,不用做卖柴的人。
    1988年,19岁的吕吉法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水利水电学校,并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他说:我从初中到高中,在班里成绩都是前茅的。我读的是区高中,清华、北大这些名校没想过,能考上水校就很满足了……
    当时那年代,农村孩子能考上大学,属于凤毛麟角……
 
    寂寞“二人转”,终于三人行
    水文站的工作,其实是一份寂寞的事业。
    采访中,吕吉法领我俩沿着凫溪河畔,参观他的测量设备与水文站点。他说现在设备现代化了,可由电脑控制,测量的数据可通过无线传输设备,连结省市测报系统并上传到水利部。
    但他毕业分配到这儿工作时,测报设备还是半自动的,靠手摇……很多时候,他指着凫溪说:这条溪,是宁海的主河道,直通象山港,水文站上游流域面积有151平方公里。遇到暴雨洪水,我们冒雨到河边测量数据……
    那时候,县水文站最多时有五个,少的时候只有两个人,除吕吉法外,还有一个葛岱虹,是个初中毕业就招工到水文站工作的文静女孩……
    这女孩,后来成为吕吉法的妻子。
    县水文站当时驻在村里,一排一百平方米的五间矮平屋里,办公、设备房,住宿、厨房、卫生间都在这儿了。
    这村子,距最近的梅林街道,还有五公里……
    这排小平屋,现在还在,空着,没住人。县水文站已翻造了三层楼屋,约有四百平方米,办公与住宿条件有很大改观。小平屋为何没拆除?吕吉法怀旧哩!当年他与葛岱虹在一间约20平方米的单间里,床柜桌椅、碗瓢锅铲、油盐酱醋米地住了十四年,就算后来宁海城里有了自己的爱巢,为了测量数据的完整,他们还是住在水文站……
尽管,他俩的女儿吕卓尓,已经长大要上学了,还得早送晚接的,回到水文站。
    吕卓尔的童年,就在凫溪上游的山谷里度过。他和葛岱虹工作时,她在他俩身边跟着看,狂风暴雨他俩出门测量水位流量,她就是留在小平屋里静静等待,自己玩,不哭也不闹……
    这小卓尔也足够怀旧,考上初中时,爸妈问她长大干什么?她的回答一句话:
    考水校干水文……
    不过,她现在思想有了变化,说还是想考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因为宁海高中比乡下学校环境条件要好多了,她的目标也就更远大。
 
    岗位可以平凡,人生不能平凡
    现在,母女俩都住到城里去了,吕吉法还留在小山沟里。现在水文站实际工作只有三个人,他是负责人。
    他为何不挪窝?工作需要嘛。吕吉法也不想挪窝,因为他的岗位在这儿。
    他可是从水校毕业后,一直没挪过窝的岗位。他也是有机会挪窝的,他手下的同事们有许多都调整了岗位。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做:人往高处走,人往低处流。他不挪窝,就是因为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流不畅,就会引起洪涝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没有他这样像一颗钉子般的水文工作者留在“低处”,往“高处”走的人就不安全。
    二十五年来,他从水校毕业至今,已有二十五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没太阳的雨天,他还歇不了,每天重复干着测流量、测雨量、数据分析整编、拍电报、回答咨询电话……
    吕吉法说:只要我领着这份工资,就必须把数据搞准确,这是人民交给我的一份工作,每一次失误,对人民都意味着犯罪。
    在这二十五年中,有两个人对吕吉法影响最大。
    一个是姜洪鼎,他的老师,原省水文局的站网科长,教会他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水文工作者。岗位可以平凡,人生不能平凡这话就是他说的。每次他汇报思想学习与工作时,他都鼓励他说:尽管生活枯燥,却要把握自己的人生。他说水文工作者是崇高的,因为肩负着人民生命、财产的责任……
另一个是原市水文站的老书记,总与年轻人聊工作、聊人生。在他感到工作压力大与生活枯燥时,勉励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业务成绩来。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与帮助。吕吉法以后取得许多业务成绩,许多都得益于他俩的教诲……
    应该还有一人,就是妻子葛岱虹。她比他还早两年参加工作,在业务上夫妻共同探讨,在生活上相互关心,与他一起以站为家,相濡以沫地耕耘在一条叫凫溪的河流上……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吕吉法经历了水文缆道手摇操作到现代化的流量数据自动测报,在水文测报工作中作出骄人的贡献,获得了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技术能手、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的称号。
    人们不会忘记他多次在第一时间,以数据的精确,提供领导决策参考依据,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如去年菲特台风中白溪水库放水、早些年胡陈长街片“9.5”暴雨、台风警报沿海养殖塘的转移……
 
   荣誉来自平静的心态
    随着岁月的流逝,吕吉法这届省水校毕业的同学中,现在已成为省水文界的中坚力量。
    毕业三十二位同学,只有四位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转行,余下二十八位,至今都还奋斗在各地水文战线上,好多是各县的水文站长。
    吕吉法,这位当年班级的团书记,各科成绩领先者,仍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2002年,他参加浙江省水文勘测技能竞赛,包括:1、水准测量,2、缆道流速测验,3、自记雨量计调试,4、经纬仪测量,5、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线检验,6、水文资料整编,7、水文理论综合等比赛中夺冠,全省第一,全国第九,而获得国家级水利技术能手的称号。
    2006年,获宁波市劳动模范。
    2009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领导的宁海县水文站,1997年起连年被评为浙江省水文系统文明单位,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水文站文明单位。
    现在的吕吉法,可是大忙人,除了本职工作,省内、市内许多水文技能比赛还请他担任评委,也当培训老师!
    面对荣誉,吕吉法乐呵呵地对我俩说:我能取得这些成绩,得力于内心的平静。人呵,只要心态平和,不与人争官 大官小,钱多钱少,把精力全化在事业上,就能干出成绩来……
   不过,吕吉法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他是很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人,他也有机会,省、市总工会每年都安排劳模休养,但他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汛期,他却无法离开……
     说着,他笑着问我俩:我有这点私心,不算过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