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水利局长视频会议召开 - 深度报道 - 宁波水文化网


全市水利局长视频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20-03-09 13:40:06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劳可军: 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全面推进我市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月4日,全市水利局长视频会议召开。局党组书记、局长劳可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只争朝夕抓开局、奋勇争先抓推进,要深刻把握当前水利发展新形势,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我市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任务,全力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我市提前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目标贡献更多水利力量。
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晓峰主持会议,市纪委驻生态环境局纪检组负责人,全体局领导,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各区县(市)、功能园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局大楼外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在当地分会场参会。
会议总结回顾了2019年水利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会上,镇海区、鄞州区、奉化区、慈溪市和江北区5个区(市)水利部门分别就河湖“清四乱”、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蓄滞洪空间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劳可军首先充分肯定了2019年水利工作成绩。2019年,在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水利改革进一步深化、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水利管理和民生实事取得实效,市水利局取得了全省水利综合绩效考评的历史最好成绩,并获省“五水共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一是发展有成效,改革有广度。在全省范围率先迈出了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实现了“洪水、涝水、污水、供水、节水”五水统筹治理。积极推进水利金融改革,签订了全国首份水库超蓄救助保单,以40万元保费获得每年250万元的超蓄风险保障。二是建设有成效,实施有速度。2019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100.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连续第3年超过百亿大关,投资完成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余姚城区包围工程、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姚江西排总干渠等一大批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发挥效益。三是治理有成效,抓痕有深度。成功防御“利奇马”、“米娜”等台风暴雨,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全年共完成河湖清淤358万方、无违建河道创建586.5公里、中小河流整治68.9公里,河道划界515公里,创建完成市级美丽河湖18条(个),通过省级评定15条(个),均超额完成省厅下达指标。四是监管有成效,执行有强度。强化制度监管,新修订的《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强化执法监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190个,恢复水域面积近20000平方米。强化市场监管,对10个重点水利项目进行了稽察督查,开展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整治百日大会战。五是服务有成效,推进有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市水利局100个政务服务事项跑零次、网上办、掌上办、材料电子化均达到100%,即办率达到90%。切实做好服务民生工作,2019年全市共新增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受益人口31.62万,占年度计划的177.8%。全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6%,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省定95%的目标。
劳可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投资建设的机遇期、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各地水利部门要深刻把握当前水利发展新形势,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面推进我市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认清基础和优势。认清我市水利治理工作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二是要看清短板和不足。看清当前我市在防御能力、管理水平、干部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为下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指明方向。三是要理清思路与举措。要按照中央治水方针和新时期水利发展总基调,以“水利现代化”为主线,以“补好短板、提标升质、注重生态、智慧管理”为主要内容,重点要构建4大体系,提升3种能力。坚持安全为本,构建水灾害防御体系;坚持开源节流,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统筹发力,构建水环境治理体系;坚持保护为基,构建水生态修复体系。聚焦解放思想,提升改革创新能力;聚焦依法治水,提升监管服务能力;聚焦奋勇争先,提升攻坚克难能力。
劳可军指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的决胜之年,做好水利工作意义重大。全市水利系统要深入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围绕“全面完成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指标”和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要求,统筹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着力补齐防洪排涝、水环境和管理能力短板,确保水利投资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利管理服务走在全省前列,水利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做出新贡献。
劳可军要求,2020年全市水利工作要重点落实好“六抓六促”。
一是抓项目促投资。围绕“补短板”要求,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实施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等重大水利水务工程51项,全年计划完成水利水务投资100亿元。建成姚江二通道(慈江)、姚江西排、镇海新泓口闸外移等重点水利工程10个,完工或基本完工西周小流域治理(一期)等小流域工程10个,完成水库除险加固7座、山塘分类治理45座,新增完成农饮水达标提标受益人口20.54万。开工(续建)建设海塘9条25.78公里、沿塘水闸加固9座,开工建设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溪(三塘村段)等小流域堤防整治项目6个。
二是抓监管促提升。围绕民生实事、提升水利防汛抗旱能力、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水生态治理、风险防范等5方面11项监管重点,各地要结合实际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及时制定监管方案、排定监管计划、落实监管措施。充分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监测探头等现代化智慧监管手段,委托第三方开展综合监督、专项监督、联合监督,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普及水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硬件水平,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细化监管标准,制定出台一批执法监管的标准和细则。
三是抓防御促平安。研究制定《宁波市水利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能力提升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重点抓好“六大”行动的推进。开展水文防汛“5+1”工程,新建水文测站26个,新建改建水位站128个,对110个重要水文测站进行应急能力建设。试点开展蓄滞洪空间建设,在奉化、江北等地试点实施海绵农田150亩。完成洪风险图管理系统建设,汇总各区县(市)洪水风险图进入统一平台。研究水利工程预排预泄下限,形成规范和定量数据,提高预泄预排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是抓创新促转型。计划推动实施水利科研项目30个,完成12个,争取全市水利科研投入保持在6000万元,实现水利科技转化率或贡献率达到80%,推动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型。切实做好全国智慧水利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完成智慧水利一期项目建设。按照省水利厅统一部署,对全市421座水库、747座水闸、154座泵站分年分级分类推进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三化”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深化政务服务方式的数字化转型,规范和提升水利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五是抓安全促稳定。全面开展在建水利工程督查稽察,推进实施督查稽察重大项目10个,有效管控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结合智慧水利开发风险预控模块系统,对水利工程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加强水库(尤其是小型水库)、山塘、海塘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推进“清廉水利”建设,加强主体责任落实,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纪律和作风建设,努力营造水利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高素质、守纪律的水利铁军队伍。
六是抓谋划促发展。结合宁波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抓紧编制《宁波市水利综合规划》,谋划更多重大水利工程,落实空间布局,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程推进做好要素保障。要按照“1+X”模式,谋划编制《宁波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按时完成1份总报告和水文等X份专项报告,为十四五水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