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争当全国供水行业“排头兵” - 深度报道 - 宁波水文化网


勇立潮头争当全国供水行业“排头兵”

发布日期:2020-01-20 11:29:08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宁波,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宁波的历史是用水写成的。那滚滚东去的三江潮,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的壮歌,那涓涓流淌的细流弹奏了江南水乡的一篇篇乐章……
 
历史长河:从水缸水井到四大主力水厂
追寻历史的足迹,走进岁月的长河,你会清晰地发现,在宁波这个物产富足的江南水乡,除了居住在开门见河的居民外,大多数家庭都靠一口口水缸(饮用水水源)和藏在深宅大院中的一大批水井(生活洗刷用水水源)生存繁衍。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供水方式已难以满足人口增加和工商业发展的需求,于是一种新的供水方式应运而生。1926年,裘天宝银楼业主独资经营,宁波历史上第一家供水公司“通泉源自来水公司”在东后街64号成立。这家公司以地下深井为源头,管道铺及东门口一带商业闹市区。五年后,由于深井淤塞,加上设备简陋、水源枯竭而被迫停业。
1934年,以和丰纱厂董事长俞左宸先生为首的企业家们投资10万元,在原“通泉源自来水公司”旧址建设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仍以地下水为水源,建造50立方米铁制水箱水塔和一个6立方米蓄水池,有太平水龙头11只,管道3.5公里,铺及东大街、江厦街、药行街等商业地段,1936年元旦开始投产供水。用户221家,用水人口约2500人,日供水能力2234吨,年供水量达到6万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水业务和经营管理体系。1943年,日军占领宁波,物价飞涨,宁波工商业难以维持纷纷关闭,宁波的供水建设也因此停滞不前。
物换星移,时光飞逝。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1954年7月15日-19日,宁波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筹备建设宁波市自来水厂的决议》,并由当时的市长葛仲昌亲任自来水厂筹备委员会主任。此决议开启了解放后我市第一家自来水厂(后定名为江东水厂)的建设进程。水厂汇集了从四面八方各个城市调集过来的36名水厂初创建设者。
欢歌笑语满甬城,1956年8月1日,这是宁波人民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城市供水人引以为荣的一天。在这一天,他们用双手结束了靠天喝水的历史;在这一天,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宁波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家自来水厂建成投产!
江东水厂此后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到1965年日制水能力已达4万吨。江北供水站、慈城供水站、西郊供水站相继建成投产。
随着城市供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76年9月1日,日制水能力4万吨的南郊水厂建成投产。到1978年,宁波城市日供水能力突破了10万吨。
改革开放后,宁波城市供水事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79年,日制水能力2万吨的梅林水厂投产,慈城水厂建成。后来,又新建、扩建了江东水厂、南郊水厂、梅林水厂、慈城水厂、大碶水厂和庄市水厂。1999年11月30日,北仑水厂建成投用,后经扩建、日制水能力达到30万吨;2009年9月,日制水50万吨的东钱湖水厂建成供水;2010年11月,日制水能力50万吨的毛家坪水厂也顺利建成。
通过新建、扩建,宁波城市各大水厂不断优化。目前,宁波拥有四大主力水厂:江东水厂(20万吨/日)、东钱湖水厂(50万吨/日)、毛家坪水厂(50万吨/日)和北仑水厂(30万吨/日),日总制水能力已达150万吨,较好地满足了城市供水的需求。
 
质的跨越:一切为了让群众喝上好水
据资料显示,宁波市民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全靠喝雨水、井水、河水生活。1956年建成第一座自来水厂,引用的仍是内河的水。到90年代后期,宁波开始实施远距离水库引水计划。进入21世纪,宁波城市供水有了质的飞跃,一大批引水工程、制水设施和供水服务网络相继建成,实现了让群众喝上优质水的目标。
家住鄞州区中兴小区的吴卫祥是个老宁波人,原先住在江北倪家堰,家里有两只大水缸,靠接雨水做饭、饮用和洗衣,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家才用上自来水。2007年,他在中兴小区买了一套新房,一打开水龙头吓了一大跳,大夏天水冰凉。连忙给96390清泉热线打电话,才得知他家那边的自来水水源来自水库水,所以感到有点凉。
自来水水质比雨水、井水、河水好让市民们感受到了。但宁波没有群山峻岭,没有像四川、浙西那样大型的水库。横山水库、皎口水库和白溪水库的库容量都不到2亿立方米,而且远离宁波市区。
1997年12月,投资3.1亿元,日引水20万吨的横山水库引水工程建成供水;1998年12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总投资2.7亿元,日引水25万吨的萧镇引水工程竣工通水;2002年12月,宁波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引水工程——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投资9.5亿元,经过3000名建设大军,历时三年半的艰苦奋斗,提前三个月建成了当时全国距离最长、隧洞和管道口径最大的全封闭、自压式城市引水工程。至此,每天有60万吨Ⅰ类优质原水进入水厂,宁波自来水有了质的提升,直接受益的居民超过100万人。时任清华大学环境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认为,这种城市水厂采用水库直供水,居民喝上优质水库水的模式,在国内大中城市极为罕见,尤其是在缺水型城市中尚无先例。
如今,宁波形成了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多种水源联调的模式,优化配置水资源,保证了城市供水水源的优质、安全和可靠性。如今八大水库的Ⅰ—Ⅱ优质原水不仅为集团所辖的四大水厂提供了水源保障,而且从水库到水厂都是采用封闭式的隧道输送,从而保证了水质。对照国家新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如今各水厂全部达到了106项检测指标的要求,均被中国水协评为“达标水厂”。另一方面,制水工艺和水质检测能力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排在前列,实现了从“安全用水”向“健康用水”转变。如2013年开始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16年改建完成的江东水厂成为全国最大的浸没式超滤膜制水厂,按照国际标准每天能生产出20万吨“超滤水”。自来水处理与常规工艺相比,超滤膜技术作为绿色净水工艺,运用纯物理原理,利用其无数个孔距0.03 微米、过滤生产出放心优质的“超滤水”,更能确保自来水的水质安全性,具有经济、高效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与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接轨。
 
智慧引领:“黑科技”水务滋润千家万户
145.8万吨、146.0万吨、146.5万吨、146.6万吨,2019年炎炎夏日,宁波城区居民用水量连续四天刷新历史记录,逼近150万吨设计供水能力极限。如何在满负荷状态下保障居民供水?今年“黑科技”发挥大作用,市供排水集团全面投用智慧供水管理平台、奏响科技治水“民生曲”。
智慧供水平台集合了通讯管理、综合调度管理、云计量管理、在线水力模型、BI智能分析、移动APP、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在智能化中央控制室,轻点键盘便可浏览全市各区域的水压、水量、水质。6条隧道钢管生态引水,4座集约化制水厂现代化制水,通过一条47.3公里绕城“供水高速公路”全城调水。此外,350个智能加压泵站、800多个在线检测点覆盖全市,机器人探管带水补漏,以及管网GIS地理系统全面集成的总长6000公里的“供水地图”,让庞大的“地下供水生命线”从“图纸时代”走进“数字时代”,确保了夏日用水高峰期的安全有序!
供水有“智慧”,还最大程降低了自来水的损耗,也在突发情况下减少了对居民的影响。今年7月25日,鄞州区兴宁路一处管网破损,系统通过大数据运算,获得最小停水范围:抢修只要关掉附近2个位置的阀门,影响1个小区供水。根据测算,这套系统能够降低1个百分点的漏损率,一年可以节约自来水近450万吨。
水厂采用自动化管理,全过程自动控制、跟踪检测、故障报警和应急处理新设备、新技术。根据原水水质的变化,自动添加混凝剂,使出厂水能达到健康水的新标准。过去水厂大都将原水在净化过程中沉淀的污泥抽出排入江河或引到污水处理厂,如今宁波自来水厂采用了先进的水厂内部污泥净化处理系统,应用离心脱水新技术、污泥干化外运或卫生填埋,不仅提高了出厂水水质,而且达到了生态环保的目的。
2003年,市供排水集团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南水北调”、实施“城市供水环网工程”的战略思想。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2005年11月初步设计方案通过评审,2006年3月开工城市主干环网供水工程。这条直径1.8米—2米、全长47.3公里的供水环网管道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让大口径输水管道围着宁波转一圈,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这种供水模式的城市。
管道经过鄞州、海曙、江北、镇海4个区、横跨姚江、奉化江、甬江。环网工程由东南西北四部分构成,西线沿机场路,北线沿北外环路,东线沿世纪大道、同三高速,南线沿鄞州大道,以“供水高速公路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行,配水能力达到100万吨/日。城市供水环网贯通后,极大提高了区域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和供水质量,同时随着供水管网的不断延伸,如同大动脉保障着城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宁波城市供水的创新发展可成为全国水务的典范。
“供水高速公路”的大跨步推进,不断助力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为了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全面覆盖、优质可靠、同网同价、保障供水”、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市供排水集团制定落实区域供水工程建设规划,对农村供水管网和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改变了“一镇一水厂”格局。2008年春节前,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试通水,利用城市供水环网将水库水接入集士港、高桥、古林、洞桥、横街5个乡镇,使当地20万居民度过了一个开心的春节;2009年6月,云龙镇并网供水,居民喝上了东钱湖水厂生产的优质自来水;2009年7月,鄞州新城区输水管道与城市供水主干网割接成功,15万居民告别饮用河网水的历史……
目前,江北、镇海、北仑、海曙、鄞州等区域农村大都纳入城市大网供水,已有150万群众用水与城市同网、同质、同服务,宁波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集团下属杭州湾新区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面接收了新区管委会行政区域范围内(现属庵东镇给水管理站管理区域除外)的供水业务,全面负责新区新水厂建设、旧管优化改造,统筹供水生产运营服务工作。据统计,杭州湾地区供水企业用户508家,商铺用户2157家,居民用户10550户(含总表用户),涉及用水人口超20万人。如今,市供排水集团自来水管道东到大榭岛,北到镇海九龙湖,南到海曙洞桥,西到慈城妙山,供水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超过450万。
 
分质供水:优水优用为甬城“解渴”
作为一座缺水型城市,宁波很早就开始谋划水尽其用,在全国率先提出“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理念。“分质供水”简单而言就是将优质水库水作为居民饮用水的原水,把水质相对较差的姚江水作为工业用水的原水,从而把工业用户从城市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中分离出来。此举不仅有效地化解了生产和生活的“抢水”矛盾,同时还节约了大笔制水成本。2008年,总投资13亿元的宁波大工业供水项目投用,工业供水如今已覆盖江北、镇海、北仑三个区。镇海炼化、台塑、逸盛石化、中海油等近20家大型工业企业都用上了工业水,不仅用水有保障,也享受到了低水价的实惠。如工业水水价每吨只需2.34元,比原先的每吨4.32元的价格,便宜了近一半。以镇海炼化为例,每日用工业水8万吨至10万吨,仅水费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成本6000万元以上。台塑热电(宁波)有限公司使用工业用水后,每天可节省4万多元。
据统计,十一年来累计“工业水”为宁波工业企业供水7.08亿吨,相当于为居民生活用水“腾”出近5个白溪水库的优质水,还为工业企业降低水费开支14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双重效应,实现了为甬城“解渴”的目的
 
民生至上:享受更有温度的“水服务”
前不久,东部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沈先生来到新河路上的江东供水营业大厅办理单位用水报装业务,当询问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时,市供排水集团工作人员告诉他只要提供一份《单位用水申请表》就可以了,倘若营业执照浙江政务服务网等平台可查询核实的也可省略了,而且更让沈先生高兴的是,水表将在2个工作日内装好。
减少用户反复跑、重复跑,让水表报装业务从原有的多次跑减少到最多只跑一次、甚至是零跑,这其中关键的一项就是市供排水集团已经与市公安局和市国土局实现数据配对,通过用户身份信息就能获取产权证等信息,完成“一证通办”。居民个人用水报装申请,可以直接登录浙江政务网进行办理,一次也不用跑。
集团针对单位用水报装业务,在浙江省住建厅提出“431”(即无外线审批及施工的用水申请,从用户申请至通水时间不超过4个工作日、环节精简至3个、申请材料精简至1份)的标准上,进行自我加压,主动简化报装流程、减少材料递交、缩短报装时限,推行单位用水“221”(即无外线审批及施工的用水申请,从用户申请至通水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环节精简至2个、申请材料精简至1份)。单位用水报装时限由原来的平均4.8个工作日减少至2个工作日(无外线工程)。开通了工程款扫码支付,用户无需再到营业厅现场支付工程款,并且承诺不收取申请费、手续费等未提供实质服务内容的费用。此外,通过浙江省水气报装管理系统提前获取非居民用户信息后,集团把工作做在前面,第一时间对接企业客户,提前评估周边的接入条件,提前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同步主动配合完成各审批服务,为企业下一步正式报装用水时节省时间。
滴水为源,润泽百业;流清致远,达善社会。供排水人把通向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管道比作维系供水企业和市民的情感联系通道。“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请讲……”这是每个宁波人对清泉热线最初的印象,也是话务员每天成百上千次由心而发的真诚问候。今年11月18日,全国巾帼文明岗、浙江省“最美建设集体”96390清泉热线迎来了20岁生日,清泉热线是宁波市中心城区统一的供水服务热线,24小时为用户受理业务咨询、水费查询、报装报修、用户投诉等各类来电。开通至今,共受理各类来电280万余个,办结率达100%,处理及时率98%以上,客户回访满意率99%以上。
 对照用户实际需求,清泉热线这些年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被动接听用户来电到主动开展延伸服务,如热线接到老人或行动不便用户的来电后,积极联系协调,接送其到营业厅或上门办理业务;与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对接,入驻各行政服务中心,方便用户一站式办理业务;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取消纸质发票实行水费电子发票,并为需要纸质发票的企业提供免费快递服务;建立“客服经理服务制”,客服经理全程服务客户从申请用水到开栓通水整个报装过程,并对报装及用水等情况进行一年两次回访,形成长效跟踪服务机制。
2016年初,宁波遭遇三十年一遇的强寒潮,老小区立管、水表大面积冻裂,乡镇供水区域爆管漏水严重,导致供水量大幅上升,供水形势一度危急。面对这场罕见的冰冻灾害,市供排水集团全面动员,争分夺秒,经过十天十夜的艰苦奋战,基本修复受损供水设施,保障了居民春节期间的正常用水。春节一过,又全面总结抗冰冻保供水工作,统计分析供水设施受损情况,精心部署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依托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加强管线巡查检漏,到当年3月受损供水设施全部修复,在同类受灾城市中率先全面恢复正常供水,彻底消除了冰冻灾害带来的影响。
城市应急处置中除了“保供水”,还有“排涝水”。宁波地处东南沿海,饱受台风影响,城市道路排水事关民生。2012-2013年,“海葵”“菲特”等强台风给宁波带来了巨大破坏,一度造成严重内涝。经历了这些强台风之后,市供排水集团“对症下药”建立平灾结合工作机制,率先制定出台“一桥一预案”“一路一预案”,摄制配套的视频演示片。全面提升城市排涝基础性工程,安装窨井防护网,对排水管道有序推进“管网健康体检”。对所辖17座立交泵站进行升级改造,大刀阔斧建成解放桥、姚江大桥等6座雨水强排泵站。购置强排车,开发投用集管线定位、路线规划、轨迹记录等功能的“排水通”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城区排水能力。在今年抗击“利奇马”超强台风中,集团24小时全天候排水作业,消除了因台风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有力保障了甬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多年前,宁波城区雨污混流,甬江流域水体污染不断,水体自身修复能力不断下降。自1999年,市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投用至今,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有31座,总处理能力215.9万吨/日,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139.9万吨/日。作为全市治污的生力军,市供排水集团拥有江东北区、南区、新周、北区和鄞西5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达到86万吨。以“十二五”为例,集团污水处理总量82000多万方,COD减排量18多万吨,氨氮减排量近1.5万吨,呈现出“‘吃’进去脏水,‘吐’出来清水”的绿色环保景象。近年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如更是火如荼推进。2018年6月,新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正式投运,成为全市首座类四类水出水标准的污水处理厂;2019年10月,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在全市首推MBR膜处理新工艺,出水水质再提升,使江河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削减。
 
直击幸福:清泉流淌在心田
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市供排水集团像往年一样组织了30多名市民代表到水厂参观,让这些喝惯了自来水又不知道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市民感触良多。
家住海曙新芝社区的赵慧琼女士说,过去总觉得自来水就是天上下的雨水,加点矾就行了,没想到现在生产自来水还那么复杂。在毛家坪水厂参观时,不少市民看到刚刚生产出来的自来水清澈透明,忍不住要品尝一下。东胜街道民安社区的向雅芬说,到外地出差喝水时都感到一股漂白粉的味道,但我们宁波的自来水口感就特别好。动车组的列车员也特别喜欢在宁波站下车,灌满几个热水瓶,翘着大拇指说,宁波自来水有点甜。《讲大道》知名主持人贾军也直言,宁波的水质领跑全国,远远超越北京、上海等一批全国最发达的大城市,做宁波人真的很幸福……
源远流长的清泉惠泽着美丽宁波,这一切的背后全是供水人的默默付出。为了让宁波人喝上好水,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2010年,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改造中心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和理顺相关管理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供水的质量与安全。
2011年市、区两级财政出资2亿多元,对符合接收条件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实施改造和接收。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市供排水集团根据业主委员会提出的移交申请,对符合接收条件的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按照“成熟一批,改造一批,接管一批”的原则,分批进行了改造和接收,包括屋顶水箱、地下水池和泵房、水表和水表箱及部分中高层住宅立管和埋地管道。
在改造过程中,集团采取整体和局部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改造进度,推出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用户咨询和投诉的24小时“管家式”服务,重要施工环节的“技术论证”和“样板工序”管理制度等举措,确保了改造的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完成了海曙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高新区、鄞州区300多个中高层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改造户数10万户,30多万居民受益。与此同时,建立覆盖中心城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服务网络,在小区管道、水箱和水池增设水质检测点,定期公布水质情况,实施专业化管理。
聚焦“治污水”,群众也是获得感满满。如鄞州区陆家河1000多米长,平均宽度10米左右,边上是陆嘉家园和波波城两个大的小区,水质好坏,对周边居民影响挺大。2013年的时候,浮萍很多,富营养化污染严重,鱼少了很多。水质检测后,显示为劣五类水河。市供排水集团率先尝试《再生水作为环境用水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将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处理后回灌至劣质河。如今,陆家河各项水质数据都有明显好转,水体活性恢复,华丽转身为地表类四类水的景观河。河面上生长着绿意盎然的水生植物,家住波波城小区的俞阿姨说,这里的水,比以前清了许多,水底石块也可见了,鱼儿也多了……
 
层层涟漪,漾出清波,
宁波水务人始终追求着水清如镜,始终梦想着绿满明州,
这一份深厚的情意,早已汇入三江,融聚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