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走出新路子 - 深度报道 - 宁波水文化网


宁波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走出新路子

发布日期:2018-07-03 14:11:57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牵住改革创新牛鼻子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走出新路子

      陈银鲁   毛凯兵


    随着近年来水利防灾减灾和水资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水利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呈跨越式增长,工程建后失管、管而不严、严而无据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可持续发挥。面对难题,宁波市在2014年推行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水闸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于2016年全面开启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新征程,牵住改革创新牛鼻子,破难攻坚,走出有钱办事、有人管事、高效理事的水利工程管理新路子,实现了新建工程永葆青春活力,积劳成疾的老旧工程延年益寿的目标。截止2017年底,宁波市水利工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姚江大闸、周公宅水库、保丰碶闸站、溪下水库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管理样板工程,全部6座大型水库及全省首座中型水库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来自江西、四川、大连、三亚、杭州、嘉兴、舟山等省内外共21批500余人次到宁波考察调研标准化管理,水利部建管司徐元明副司长专题调研宁波水利工程标准化,2016年11月29日,宁波成为唯一一家地市级单位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2017年1月5-6日,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作专题发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宁波水利管理的金名片。
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实现有钱办事
水利工程面广量大,长期以来,由于维修养护资金不足,部分工程年久失修,给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根据《宁波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五年实施方案(2016-2020)》,全市五年计划累计实施水库、山塘、海塘、堤防、水闸、泵站、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水电站及水文测站10大类1792项工程标准化创建,参照《浙江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行)》结合当地实际,测算创建经费达2.89亿元,年管护经费达3.1亿元。面对巨额资金需求,我市积极探索多元筹资办法。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提高“输血”能力。全市各地均以政府或水利、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出台了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文件,为工程长效管护提供资金保障。如余姚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管理办法》,通过分级筹措的办法,对资金额度和各级政府承担比例进行明确约定,实现创建到管护全过程有人管、有经费,成为全省仿效的典范。二是深化产权改革,提高工程自我“造血”能力。象山县以高塘、鹤浦为试点开展山塘确权登记,把山塘以固定资产形式登记到村或其他管理组织,由国土部门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水利部门颁发所有权证书,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山塘管理体制。产权所有者作为工程管护主体,由其落实管护经费,并逐步实施社会化、专业化管护。管护经费可在山塘产权抵押、流转和交易带来的盘活资金中支取,真正实现了工程自养。同时,该县通过成立水务集团,将原水利局下辖的6座中型水库统一划归集团管理,以水库这一优质资源有效提升融资能力,拓宽水利工程管护资金来源。
二、坚持强内力与借外力相协调,实现有人管事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多在乡镇、村集体,且地理位置偏远,与水利部门直管的工程相比,软硬件基础都比较薄弱,尤其是管理、巡查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下、专业技术能力匮乏、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为从根本上扭转此局面,宁波市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迎难而上。一是整合资源,提高门槛。象山县全面实行水库山塘巡查员、河道保洁员、村级水务员、水政协管员“四员合一”制度,通过管理事项的整合,有效提高管理人员报酬,以此吸引综合素质更高的人员加入水利工程管理队伍,逐步取代原先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并在报酬的增额部分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工作实绩考核,通过奖优惩劣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培训,深挖潜力。两年来,各级水利部门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动员会、推进会、研讨会、座谈会、专项工程现场会及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面向基层一线的深层次培训。期间共有来自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水管单位、行业企业及镇、村级巡查人员5000余人次受训。同时,针对闸门操作、泵站运行等关键技术岗位组织开办了三期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实操作业及结业考试使800余名从业人员受训。三是科技武装,减量增效。以勇立潮头的勇气,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随着集工程管理、水资源调度、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防汛指挥决策于一体的智慧水利综合信息平台建成投用,移动终端、3S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今对水库、山塘、海塘、堤防等工程的日常巡查,实现了“运筹千里之外”。此外,一线人员无纸化、“傻瓜式”操作,固化流程,化繁为简,大大提高巡查效率;远程控制技术广泛应用到闸门、泵站,实现多站点、多工程集中式管理,掀开了“远程集中控制、闸点少人值守”的闸泵管理新篇章。同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上创新性地采用以租代建模式,优化软件更新维护,降低管理成本。四是借力市场,找好“管家”。针对水利工程管护力量不足难题,积极向市场要出路,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承担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服务,管理单位负责指导、考核。同时,制定出台《宁波市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质评定办法》,实行对运维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有51家单位获得相关资质。
三、坚持优机制与求实效相统一,实现高效理事
坚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管护模式, 以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谋求管理实效新提升。一是专业统管。奉化区通过撤并原区水利水电建设服务公司、用水管理办公室、机电排灌站三家单位,新组建区农村水利与河道管理处,实施全区农村饮用水、农业节水、灌区改造、机电排灌、农村小水电以及骨干河道建成区、重要排涝挡潮碶闸的一体化管理,职能更加明确,队伍更加精干,服务更加专业,机构改革带来的红利不断释放。二是“以大带小”。镇海区实践中型水库管理单位兼管邻近几座小型水库的“以大带小”模式,不仅精简了机构,而且借助中型水库专业优势,实现小型水库与中型水库同质化管理,且经费统一下达,水资源统一调配,比原先“单打独斗”更加规范有序。三是“小小联合”。慈溪市实践东部片区2个乡镇所辖4座小型水库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委托当地水利局统管,由水利局专门成立慈东水库管理处负责4座水库调度运行、工程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小小联合”管理,属地乡镇负责饮用水源地保护、抢险救灾和禁钓管理,各司其职,各取所长,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四是“联片统包”。东钱湖镇、春晓街道不断加大市场化管理工作力度,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将区域内所有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进行“打包”招标,选择具备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质的单位开展专业化集约式管理,并探索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打造“管养分离”升级版。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将继续创新,打造更高水平的标准化管理。以“创建质量更高,体制创新更深化,特色亮点更突出”为目标,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开展创标工作,综合运用考评督等手段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持续提高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水平。策划组织好示范乡镇锋领行动及省、市典型工程推优评比工作。加快推动宁波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力争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打造更多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的水利精品工程;继续推进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创建更多数量的国家级、省级水管单位,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