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邀请部分市老领导、知名媒体人和旅行社等一行13人,深入象山县丹东街道下余村调研,共同策划打造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方案。
65年前的1956年8月1日,一场特大的12号“温黛”台风(俗称“八一台风”)正面袭击象山,从南庄平原门前涂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70米/秒,瞬间风速达90米/秒,台风引发的海啸掀起十余米的巨浪,急速推进,短短几十分钟,80平方公里的南庄平原一片汪洋,77395幢房屋被冲毁。下余村首当其冲,倾刻间房屋倒塌,人畜吞没,整个村庄幸存下来比较完整的仅村民余阿良的一处三合院,其余房屋全毁,全村死亡672人,绝户78户。有坚守抗台第一线的县委抗台工作组总指挥、县委宣传部部长韩桂秋等50名机关干部和3名解放军指战员在抗台中牺牲。
据史料记载:1956年“八一台风”造成象山县12个村庄被毁,3402人遇难,241户绝户。
“八一台灾”永远是象山人的心头痛,抗台精神永远是象人的宝贵财富。灾难过后,象山人民痛定思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以赴投身海塘建设,筑起150公里的“海上长城”。2006年8月1日,“八一台风纪念碑”落成,以此纪念在抗台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罹难同胞。
为了铭记“八一台灾”历史,弘扬抗台救灾精神,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下余村的村容村貌、“八一台灾”的遗存,与几位经历“八一台灾”的老人进行交流,参观“八一台风纪念碑”。最后在村委会与县、街道、村共同探讨和商议打造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一致感到,在这场特大台风发生地打造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意义重大。基地打造要与当前村里正在开展的未来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要通过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展示象山县从古至今的防台抗台历史及精神,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县为单位的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一是要保护好一些台灾的遗存,通过修旧如旧,把台灾中唯一仅存的三合院,修建为“八一台风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抓紧组织“八一台灾”的亲历者通过口述历史,用文字、影像视频记录“八一台灾”这段历史;三是把下余村的“八一台灾”遗存、八一台风纪念碑等串联起来,打造象山县台风科普教育和水情教育研学示范基地。
期间,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给下余村授予“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文创研学基地”,并赠送了《宁波水文化》等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