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亲历宁波水利建设》:造福一方 惠泽千秋 - 工作动态 - 宁波水文化网


市政协:《亲历宁波水利建设》:造福一方 惠泽千秋

发布日期:2023-03-27 10:17:22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亲历宁波水利建设》:造福一方 惠泽千秋


宁波的地理、气候特征和自然生态有其特殊性,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海岸和河口处于东海强潮区,经常遭受风暴潮危害;山区溪流丰富源短流急,平原地势低洼河网密布,雨季易发洪灾,旱季河溪干涸。在古代,治水便是考验为政者的难题,防台挡潮、阻咸蓄淡抗旱泄洪,都是保安全、保收成、保民生的大事和难事。宁波人不会忘记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地方官。自唐代王元暐建造它山堰以来,一代代的地方官修堤筑堰, “限湖水之出,捍海潮之入”,前仆后继的投入治水之业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作为千秋大业,做了很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民生的大事。宁波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和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编的《亲历宁波水利建设》一书,广泛征集第一手史料,记录了当代宁波水利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工程、重大事件,将这些重要历史片段连接起来,大致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水利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受宁波人民不向自然屈服的奋斗精神,增强兴利除患、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读完此书,回顾70多年的历史,宁波水利事业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或者说,主要围绕以下战略问题进行了谋划、部署、行动。一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解决生命线薄弱问题,特别是防御台风、海潮和洪涝所致的风险和灾害,在海塘建设和加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三江六岸”防洪排涝、流域整体防洪排涝等方面,下决心办大事。二是提高发展能力,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在境内调水、境外引水、水库联网联调等方面,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三是提高生态治理能力,解决水污染问题,在水系沟通、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景观绿化、截污治污等方面,改善水环境和自然生态。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就发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的号召。在不同时期,宁波水利事业的发展都没有停步。虽然水利工程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但是,为政者心中有大局,敢于战胜重重困难,改造山河,带来巨变,造福一方,惠泽千秋。原宁波专员公署专员沈宏康曾撰文纪念从1952年4月至1962年4月担任宁波地委书记的王起同志,讲述了在王起的带领下,地委、专署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只用了短短10个月(从1958年9月至1959年6月),就建成了姚江大闸的历程。创造这样的奇迹,靠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时任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认识到,“供水问题事关宁波发展的全局,宁波恰逢千载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拖不起,不能举棋不定,必须当机立断”,因而形成了立足当地建水库,靠当地水源解决大规模建设和城市用水问题的决策。“事非经过不知难”,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我们能够深刻领悟到今天的水利建设局面来之不易。今后,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牢记初心使命。人民政协重视收集、整理、出版“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宁波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近几年来推出“亲历宁波发展”丛书,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当代宁波发展的大事,起到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唐人钱起《送沉少府还江宁》诗云:“江楼新咏发,应与政声传。”这里套用一下,“‘三亲’留史料,应与政声传”,讲述者(自撰者)都是参与、见证当代宁波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记录的这些历史片段不可忘记,他们作出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不可丢弃。
作者:袁志坚
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