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报道推动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 - 工作动态 - 宁波水文化网


一篇报道推动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

发布日期:2017-05-19 14:44:25 阅读数:-

【文字 关闭窗口

  《压赛堰遗址亟待保护》是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2015年11月30日首先在宁波水文化网站刊发,宁波日报于次日报道刊发后,引起江北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大吉当天下午就召集相关部门到现场开协调会,商讨保护措施。2016年6月江北区决定,大运河压赛堰遗址将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运河主题公园。2017年5月17日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宣布,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并取得积极成果。
  宁波的历史与浙东运河紧密相关,在古代浙东运河和与之相连接塘河沟通了宁波与外地的联系。浙东运河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研究运河文化,保护运河遗址,涉及到宁波人的根文化,是宁波人的集体记忆,是最宝贝的宁波水文化遗产。
 \
图文:山水
 附:甬派原创 2017-05-17

“国保”压赛堰遗址“身体状况”如何?市文保所:保存较完好

  今天,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其负责实施并委托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并取得积极成果。
压赛堰遗址位于江北区孔浦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河与姚江交汇口,距宁波市中心4公里处,是一座建在外江与内河之间的重要水利设施。
  压赛堰始建于宋代,其主要作用为拒咸蓄淡保丰收;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1522-1795)的旧志载为压赛塔堰;清中后期至建国以后,因其地位重要,曾多次加固重修。现存堰坝自北向南由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单体组成,建筑总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
  2013年3月,压赛堰遗址作为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列入第七批国保单位。
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方面介绍,本次考古调查工作自2016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2016年12月底完成田野工作,并于   2017年3月份全面完成资料整理及调查报告编写工作。此次考古调查,较全面地对压赛堰遗址勘探范围内的地层堆积、地下遗存分布、埋藏状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在科学、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基础上,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遗存的分布和保存情况,为下一步遗址保护、改善周边环境及做好展示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
  考古调查人员发现,压赛堰遗址虽然始建于宋代,但如今保存状况依然较好,体现了江南地区水乡水运设施的古貌。特别是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不同时期的单体遗址并列在一起,在浙东运河乃至整条大运河的遗存中均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郭公碶和船闸均保存较为完整,目前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船闸两侧的附属构建保存相对较好,过船坝两侧的绞索亭石柱及绞盘轴插孔,是以绞盘牵引过船只的遗迹,也是系统展现我国古代航运技术的实物例证,对水利航运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考古调查人员还通过清理五眼碶东部,基本掌握了其形制与构造。
 \
 甬派客户端记者 梅子满 通讯员 杨晓维